告天下:朕新元二年秋八月戊寅(十五),举文试于长安,以遴天下豪杰、士子,入为官、吏。
凡户农籍,爵公士(一级)及上,父祖三代无有逆贼、叛国者,皆可至长安长安应试。”
“凡士子应试,地方郡县不得相阻,速以传、引为便。”
随着刘荣的话一句句说出口,汲黯手中的笔也一次次落下,于淡黄色的绢布之上,记录下了刘荣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
只是记着记着,汲黯原本还淡定务必,仿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面容,也愈发‘精彩’了起来。
——考举!
和汉家过去,几乎完全靠人担保举荐,并由天子亲自考察其学识的察举制度,几乎没有半点相似之处的考举制度!
作为官宦家族的子弟,没人比汲黯更能感受到这封才刚草拟,甚至还没草拟好的诏书,究竟有多么骇人的威力。
过去几百年,汲黯家族世代为宦,到汲黯于先帝年间,做储君刘荣的太子洗马,已经是连续七代人入仕为官。
而这七世所奠定的‘官宦之家’的基础,是以汲氏先祖出了连续三代‘卿大夫’为开端。
之后的每一代人,除了本身能力、德行够硬外,也同样离不开家族人脉所提供的帮助。
说句最直白的话:汲黯之所以能成为刘荣的太子洗马,就是因为他姓汲,出身于濮阳汲氏;
若非如此,那即便汲黯有真才实学,也绝不可能是从太子宫起步,先天具备一个‘储君班底’的顶级政治buff。
可以说,汲黯这颗政坛新星,是汲氏一族近十代人的积累,于一朝迸发所散发出的光彩。
至于其他人,除非他们也有着汲黯这样的家世背景,以及同时具备的学识、德行;
否则,别说是储君班底的开局了——单就是入场券,就足够他们花费大半生,却依旧很可能不得其要。
而现在,有了刘荣这纸堪称‘异想天开’的诏书,一切就都要不一样了。
从今往后,汲黯这样的人,可以走察觉的路子,从旁人遥不可及的起点开启政治生涯;
而那些‘普通人’,也同样可以凭借一场只针对学识,却根本无关乎身份、背景的考试,来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虽然依旧不可能有人凭一场考试,就和汲黯站上同一起跑线,但至少入场券是有了;
至于后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只要进了官场的门,之后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