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家族的前嫡房长子,家境中道败落,被敌人掳走。
等赵家重新发达起来,又被敌人裹挟着回来抢家产。
最后功败垂成,这位前嫡房长子也就被圈养起来了。
等赵愭登基,需要向他移交诸多秘辛资料的时候,他也就知道,赵谌是他的本家伯父了。
不过,赵愭并没有对赵谌点破他的真实身份,每次去,还是只向他请教书法。
赵谌也谨守本分,于指点书法之外,从不妄言其他。
……
杨沅当着大兴国君臣的面,提出了他的息兵罢战之条件。
其中最主要的条件,就是割地、赔款、驻军,三件套儿。
在大理城驻军这个条件,是杨沅留给杨连高用来坚决拒绝的脸面。
其他两样,才是杨沅真正想要的东西。
杨沅现在根本不想在大理国驻军,没有意义。
大理现在不是大宋必须征服的战略要地,也不是当务之急。
让这个地方政权继续稳定在这里,才是最符合大宋目前利益的。
他们自己养兵,自己治理地方,成为大宋西南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给大宋西征北伐产生任何障碍或拖累,那再好不过。
这块蛋糕,等把必须抢着抢的地方抢过来了,再回头来,还不就是张张嘴巴的事儿?
杨沅的三个条件一出,大兴国君臣脸色都很难看。
当然,杨连高的脸色难看是装的,嗯……其实也不是装的,下边药性有点过去了,坐在那儿小腹有点憋胀的难受。
高贞寿知道称臣是必须的,赔上一笔丰厚的赔款也是必须的。
但他没有想到杨沅居然还要他们割地,要在大理驻军。
这不符合大宋一贯的形象啊,怎么可以如此狮子大开口。
虽然谈判这事情,本来就是有来有回,可是初始条件这般严苛,最终达成的协议,又能好到哪里去?
于是,双方便据理力争起来。期间,大兴王数次离席,以小解的名义。
他是真去小解,因为有点漏尿。
但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陛下怒不可遏,又不能当着杨沅的面发作,只能避席缓和情绪。
好在实际主持谈判大局的,其实是高贞寿这位世袭宰相。
杨连高这位大兴国皇帝在不在的,也不影响什么。
双方唇枪舌箭的谈判了一上午,赔款条件是很快达成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