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才1岁,都是摄政王莫敬典维持,那是拳打朝中,脚踢朝外,跟郑家打的你来我往,没让郑家占到便宜。
可是这摄政王病死了,威权人物死亡,莫茂洽根本没办法掌控朝局,反复权衡利弊后,莫茂洽打算参考离线君主制,到大明当个离线安南王。
让莫茂洽和满朝文武做出这个决策的原因。
有两个,一个是大明的离线君主制搞得很好,比如琉球国王尚久和倭国国王足利义昭互相泼粪的戏码,就传到了安南国,除此之外,还有宗主大汗土蛮汗,也是离线君主制。
大明做事要脸,虽然我兼并了你的领土,但我还是把你的王室养了起来,仍然是人上人上人的地位,就是藩禁有点别扭罢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莫朝本身就是大明的属地,不是藩国,莫茂洽是大明册封的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罔替,作为大明册封武官,作为大明属地,现在撑不住了,要大明支援,非常合理!
大明来驻军,大明来管理,他莫茂洽一家子,进大明享福咯!
“这个莫茂洽想的倒是挺好的,他下面那些人能同意?”朱翊钧看着这封奏疏,考虑可行性。
“陛下,是莫朝那些文武们逼着莫茂洽内附,莫茂洽也是顺水推舟就答应了下来,还专门祭祖禀报了列祖列宗。”冯保摇头说道:“不背靠大明,郑家人杀到升龙城,能把他们全家都杀了。”
“大明做事是有规矩,讲分寸,顶多不让他们继续做官,还能把他们给杀了不成?”
局势变化和张居正有关,张居正从安南国进口粮食,也就是舶来粮,后来王家屏加大了力度,硬生生的把舶来粮的规模扩大了数倍,摄政王莫敬典死了之后,内外矛盾过于严重,外有强敌,民乱不断。
投了大明有活路,投了南郑,南郑拿他们祭旗。
“王家屏为什么没有意见?就说了这么一件事,他打算怎么办?”朱翊钧敏锐的察觉到了王家屏话没说完,他就禀报了事情,没有地方意见。
朝廷对那边情况不太了解,如何做出决策?
“王巡抚还有密疏传来。”冯保将一个密匣拿了出来,这得皇帝亲自解开,是另外的沟通渠道。
朱翊钧检查了密匣确定无误后,打开了密匣,才看到了王家屏的处置意见。
“怪不得王家屏不说呢。”朱翊钧看完了里面的密疏,选择了烧成灰,王家屏没说过密疏里的话。
王家屏在密疏里就非常直白了,就一个字,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