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讲,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结束了,突厥已经卑服了。之所以没有结束战争,也是王言打的太过凶猛。
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后勤压力越大。但是王言打的太快,后勤还没上压力呢,就已经打成了突厥乞和的战果。原本预备的是持续一两年的战争,大家你来我往,直到打崩了突厥的后勤,支撑不住,再坐下来谈和。突厥被揍了一顿,今后又会老老实实的。
眼下却是看到了真的将突厥灭国的希望,大隋的满朝文武们,当然就不想谈和了。还是继续打,看看再打上一段时间,是不是真的能做到灭国。如此大功,大家都会青史留名,所以这时候全都嗷嗷叫着要灭国了。保守派也觉得激进派,太过于保守了……
王言也不怕什么猜忌,相比起猜忌来,他更重要的是对于军队的强大影响力。哪怕他不上战场,他的意志也可以贯彻到军队之中。
而且真说起来,他从头到尾对老杨家都是忠心耿耿,而且还有着不可替代性,忌惮他在军中的影响力,也就是轻易不让他动手,但任何一个有野心有追求的皇帝,都不会想着在早期就弄死王言。只是将其养在京中过着富贵日子,全家老小都在一起,能有什么麻烦?
只能是到了末期,担心王言这样的人权倾朝野,继位之人压制不住,这才想办法给王言这样的人一起带走,下去作伴……
所以现在突厥老实了,看到隋军就想跑,等到集合了优势兵力再打回来。
哪怕看起来,在单一的局部战场之上,是他们的兵力更占优势,他们也不会选择战斗。因为过往的血泪经验告诉了他们答案,已经没有不服的突厥勇士了。
李靖领兵围三阙一,追着比自己兵力更多的突厥军队猛砍。
三路追,一路逃,如此快马疾行了十余里出去。
正当又一次要翻越一座土丘的时候,绝望的突厥人发现正在前方,已经有一大堆的隋军骑士四散冲锋起来,呈包围之势。
土丘顶端,王言一身戎装,坐在折叠的小木凳上,嘴里嚼着马肉干,边上的部曲则是弄着牛粪烧着水,冲泡着奶茶。
厮杀的时间并不长,突厥人只是找准了一个方向以后,发动了一波最强的突围。结果只是交战了一会儿,就被赶过来的隋军围殴,早都没了斗志的他们,就纷纷下马投降了。
战斗结束,隋军熟练的打扫战场,收拢战马、处理死马、砍人头、清点俘虏,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得心应手,标准化运作。
浑身是血的李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