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建一些载几十人的小型战船。
但这些小型战船,也可以初步满足大楚水师前几年的需求了。
并且楚维已经跟这些船厂说好了,甚至选定了三家规模较大,潜力较足的船厂。让它们多去宁国那边挖一些造船技师,努力造出能载百人,乃至数百人的大战船来。
至于钱财方面,大楚水师背靠着整个楚国,丝毫不用担心。
你们能造出船来,水师就收。
受着这个激励,这三家船厂已经开始派人,去宁国挖墙脚了。甚至不止是他们,其它一些较有野心的小船厂,哪怕没有受到楚维的要求,也开始动了心思,想做这笔生意。
因此哪怕没有吩咐,也开始派人去宁国、甚至是周国、梁国挖墙脚了。
?
周国、梁国?
是的,别怀疑,这两国也是有水师,也是有船厂的。
毕竟这两国也面临长江,国内也有不少水道湖泊,梁国甚至靠海,这自然有着用船需求。
只不过这两国水师,定义和陆渊的大楚水师一样,都只是防御性质的罢了。
举国上下,也不过三五万人,防守有余,进取就不足了。
相较于是江南水国的越国,周国、梁国终究是内地平原较多,面临的也都是内陆大国。来自陆上的压力更大,精力自然也只能专注于其上。
与其花费大代价,去建自己并不怎么用得上的水师,把这些钱省出来,多养个几万十万的兵马,拿来和其它各国争锋不香嘛?
水师这种东西,养个几万,足够防御就够了。
又不是谁都是越国,需要靠水师立国。
正是处于这种心理,故在天下间,虽然周国梁国的水师规模其实也不小,都有数万之众。
但比起声名来,比起拥众十万,甚至多时十数万的越国水师,还是差得远了,不为众人所知。
但声名差了点,并不意味着两国的船厂技师,功夫就差了。
这两国,能靠水师抵御越国这么多年,能说手底下没点功夫吗?
它们的战舰其实也是不差的,水师人才也不少。
等把这些人挖回来,大楚各船厂的造船水平,绝对能升好几个台阶,甚至可以说直接飞跃了。
届时楚维那边,再挖来足够精通水战的人才,用几年时间,训练出一批惯于水战的精兵。
大楚水师,也就算定了。
……
水师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