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玩的还是部落的那一套。
国家内部有各脉酋长,这些酋长套着一个官名,管着各自部族的事情,然后共同尊奉最大的那个酋长为国王。
这种简陋落后的体制,自然谈不上什么集权,也谈不上什么认同感。
而整个西南地区,这种部落国的玩法,部落、族群的认同,大行其道。
因此虽然西南有南诏、大理、大长和三大夷国,可这三大夷国,各自核心部族所掌握的地盘,也都不过半郡而已。
而他们就以这半郡之地,向外辐射,那些大小部族,将它们作为藩属国,或者羁縻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所以在这三国的地位,大概就类似于陆渊前世的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底下有各大诸侯,这些诸侯在各自区域都是自己的老大。
在天子强的时候,诸侯国们尊奉天子。而如果天子弱了,那么便会不尊王命,甚至跳起来造反。
大长和国便就是如此,在他国内,在这个天子之下,还有着二十七个小国。而这些小国之中,又有三个大的藩国,类似于方伯的地位。
分别是被任命掌管东部七国事务的乌蛮国,掌管北部五国事务的会川国、掌管南部四国事务的弄栋国。
从上面的区域划分,就能看得出来,这三个方伯藩国,以乌蛮国最强,掌控了七国事务。
事实也是如此。
大长和国的控制区域,大概有两郡之地。
其中半郡由他们自己掌控,直辖的国民有百万之多,养了五万精兵,国内王族更有先天宗师,实力可谓极强。
而剩下的一个半郡,有半郡十一国之地,由大长和国直接控制,这加起来也有近百万之民,能给大长和国提供十万左右的夷兵。
剩下的一郡,则由乌蛮、会川,弄栋三国分掌。
其中乌蛮国分的最多,有接近半郡之地。
这半郡之地内,属于乌蛮国直辖的,也有近半领土。
换成大楚这边,大概就是两府的地盘。
虽然不大,但靠这两府地盘,乌蛮国的直辖国民也有五十万之多,养了两万精兵。
在西南那片地界上,三大夷国之下,算得上实力极强了。
剩下的会川、弄栋两国,实力则弱的许多,直辖领土都只有一府之地,国民二十余万,只有一万精兵。
算是普遍水准。
至于这三大方国之下,那十三个小夷国,实力就更弱了。基本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