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些什么?”另一个学子追问道。
荀彧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
“数学科目主要考察学子们的算术和形学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至于工学和天文等科目,则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来设定考试内容。”
荀彧的话让学生们听得是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科举考试竟然会如此全面和细致,不仅考察他们的经典知识和文学素养,还考察他们的算学和法律甚至天文和工学?
算学和法律他们姑且能够理解。
毕竟一个不识数的太守只会被手下郡吏们忽悠,不懂法那就自然也无法秉公断案。
但是天文和工学又有何用?
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些似乎与治理国家、出仕为官并无直接关联,为何会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呢?
荀彧似乎看出了学子们的疑惑,他顿了顿,脑中浮现出苏曜的身影,一笑而道:
“诸位学子有所不知,天文与工学,虽看似与治国无直接关联,实则不然。”
“天文者,观天象,知时令,明阴阳,辨吉凶。”
“自古以来,天文便是帝王之学,关乎国家兴衰、民生福祉。”
“一个懂得天文之人,能够预知天时,指导农耕,防灾减灾,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工学,则是治国之实学,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无论是修筑城池、制造兵器,还是改进农具、发展交通,都离不开工学的支持。”
“一个懂得工学之人,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荀彧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让学子们豁然开朗,同时也让他们心中不由紧张起来。
他们穷经皓首,毕生都在钻研经学,如今大将军开科取士,一下字要考这么多科目,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
尤其是那数学、工学、天文等科目,对他们来说更是闻所未闻,不知从何下手。
不过,苏曜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由于古时道路难行,想让天下考生都聚集于京师,那没个一年半载非常困难的。
所以,苏曜这次科举,为了笼络学子,也为了尽快填补缺官名额,还有给天下做个示范,实际上就是直接从快的特地开了一个给所有京师太学学子们的特科。
而且考试内容也是以他们一直钻研的明经科为主。
至于其他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