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但在通过减少翼面数量来提高隐身性能的思路上却是一致的……”
“尽管我们国家过去并未正式服役过半无尾布局的飞行器,但我们所通过对‘暗剑’无人概念机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定设计经验,并且对于该布局的控制逻辑进行过多轮地面测试……”
“……”
虽然孙琮的介绍也颇为精彩,但常浩南却不难看出,现场气氛似乎还是偏向于之前611所的方案更多一些。
毕竟,两边拿出的方案都不算常规,且对于翼面关系和飞行控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可611所已经在歼10上验证了鸭翼+大三角翼布局的可行性,如今再拿出第二个同类方案,也算是轻车熟路。
而601所的半无尾布局,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根基不稳了。
当然,你可以说当年搞歼10的时候,那个方案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比今天的半无尾布局要小。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
2005年的华夏,已经过了那个必须冒险做三级跳才有可能追上世界领先水平的阶段。
在作出针对性设计的基础上求稳,是大部分人更愿意看到的选择。
不过,正在慷慨激昂做发言的孙琮却不可能就这么偃旗息鼓。
激进的方案,自然会带来激进的性能。
稍作停顿之后,他把电脑上的PPT翻到了下一个部分:
“我看过空军同志上个月做出的报告,虽然双基地雷达很早就探测到了对手隐形战斗机存在的迹象,让指挥员提前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准备,但真正捕获到F22的具体位置,仍然是抓住了对方大角度拉起,准备与我方拦截机面对面的机会。”
“而根据我们的计算和模拟测试,在减少一组翼面之后,虽然不会对正前方的RCS纸面最小值产生显著影响,但却可以将来自前半球上下60°方向的RCS值降低40%左右,显著改善飞机在转弯、爬升或俯冲过程中被探测到的可能性,提高隐形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战术灵活性。”
“我想请各位注意到的一点是,虽然我国空军目前仍然以国土防空任务为主,但人民军队尚有历史使命需要完成,新一代主战装备应当逐渐摒弃单纯的防御性作战思路,开始考虑在进攻任务中可能面临的作战环境……”
“并且,除了更优秀的隐身能力以外,这一半无尾布局还连带着提供了更大的弹仓深度,让飞机可以在维持隐身状态的前提下携带直径更大的空对面武器,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