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袖。
于私,你不体朕心。
不弄你真是念头不通。
朱元璋觉得乾隆还是挺能控制情绪的。
他代入了一下自己……
这些家伙一个都活不了。
活了也得是残废。
老朱心下突然升起一丝怪异。
他真的爱富察皇后吗?
……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再次上奏请求退休,乾隆批准了。】
【张廷玉临走前对雍正许诺给他的“配享太庙”一事念念不忘,生怕乾隆不兑现,就要乾隆留个保证书给他。】
【往小了说,这是他不信皇帝,蔑视君威。】
【往大了说,这形同逼宫。】
【乾隆不乐意,但又不好发作,还是拟了手诏,重申雍正的遗命,保证等张廷玉死后让他配享太庙。】
【第二天,张廷玉写了个谢恩折,让他儿子张若澄入宫谢恩。】
【乾隆本来被逼着写保证书心里就有火,今天见张廷玉还不亲自来谢恩,火气一下上来,命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代写谕旨,要张廷玉交代清楚为什么不亲自来谢恩。】
【结果这边圣旨还没下达,第二天天不亮,张廷玉就跑到内廷见乾隆。】
【乾隆更加火大,说这一定是军机处走漏了消息,不然张廷玉怎么知道,而且“今日既可来,何以昨日不来?”】
【于是,乾隆不仅将通风报信的汪由敦革职,还削掉了张廷玉的伯爵之位。】
【但乾隆终究还是尊重他父亲的遗愿,准许张廷玉身后配享太庙,保留了雍正赐予他的大学士头衔。】
【但乾隆自己赏赐给张廷玉的东西,包括伯爵爵位、物品、在京的府邸等统统收回。】
【乾隆二十年(1755),张廷玉在惶恐、屈辱中终于得以善终,并配享太庙。】
【乾隆也没有放过已经去世十年,但仍有政治影响的鄂尔泰,借着《坚磨生诗钞》案处死了鄂党的胡中藻、鄂尔泰的侄子鄂昌。】
【并将鄂尔泰撤出贤良祠,不准入祀。】
【鄂、张二党被彻底清除。】
……
{张廷玉小心谨慎了一辈子,偏偏就乾隆十三年开始昏招跌出。}
{但如果单纯觉得这事就是乾隆控制不住情绪,小题大做,那就错看乾隆了。}
{在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