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的百姓,都对道教产生了好感。
徐和见时机成熟,便回立花山城开始筑建道观,广开道门,大收门徒。
既然倭国道门乃是为平复“九州”反抗之情而特意指派自己过来传道的,徐和也就不客气了,大贤良师那一种教职再与陈震商议,改了一点之后,便设定起来。
中原地大,可以设三十六方,“九州”地小,那么就九方。
一方的首领,张角立为渠帅,“九州”这里不行,那么就取太平道、太清首字为己号,徐和自己可为“太一道长”,依次类推,太二道长、太三道长…
此号成事之时,徐和瞥见陈震在旁边取笑。
徐和叹了声道:“孝起,你难道不觉的‘太二’、‘太三’什么的很契合本地民情吗?”
陈震颔首点头,说道:“除了你这个‘太一道长’之外,的确不似好名称。”
徐和稽首,言道:“我等方外之士,何须在意世人鄙陋粗浅之见?”
陈震听闻,仰天大笑之,反诘道:“太一,以吾观之,汝徐和实在不堪就此名,不如从‘太二’开始推及?”
徐和闭目养神,不理睬胡搅蛮缠的陈震。
有了主持之人,那么各地的道观也必须相应建筑起来,这些在陈震看来颇为困难,毕竟要向那些偏僻之地运送木材石料,要经过那些仇视青州人的领地,肯定得冒着被袭击的危险前进。
徐和微微一笑,手书几封书信,过了半月时间,便有回信至,道观已经建立起来,太一真人所需的各个道长,也都一一披袍上任,主持当地事宜。
陈震讶然,徐和见之,为其释解缓缓言道:“牧民,牧民,其实真的与养牧牛群一般无二,有些牛倔强不肯入栅,有些牛只要你唤上一声,就能够自己慢慢进去。这一些都不是很难,只要平时多花时间,亲自约束之,就能成就了的。”
陈震沉默片刻,说道:“这就是你只身前往,不愿携弟子一同前去的原因?”
徐和捋须道:“不错,无论在你们眼中,这些倭国百姓如何不堪,但在我眼中,都还是些神的子民,只要他们信仰我神、崇拜我神,便是神的子民啊…”
陈震听闻,扭头便走。
徐和这人,已经走火入魔了,子仪派他前来是否就是一个错误?
徐和心中怎能不坚定?
陈翎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自己眼前,神并不是触摸不可及、不可见的,只要心存敬意,心中有神、有仙,那么神仙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