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唐光化三年秋九月二十一日,有青城山知观道士杨元一,具状申县云:今月二十一日寅时,水溪南北冈草庵中,有二人仙去,莫知所适。即今烧药,踪由碑石见在,事莫尽穷耳。
三尸分为上尸彭琚、中尸彭瓆、下尸彭矫三者。
上尸彭琚:上尸彭琚,小名阿呵,在头上,伐人泥丸、丹田。令人头重眼昏冷泪,鼻中清涕,耳聋齿落,口臰面皱。
惑人好车马,慕声色,视恶垢同青虫。穿凿枯人真元,使人形悴,发白寿短。令人迷昧睡著,录人罪名,奏上上元天官。
若能服鍊,得精气固,实灵药入口,大道不遥,九天非远。如未间,常以庚申之夜,不寐而杀之,及勤服朱砂芝草,阴尸自然消化也。
中尸彭瓆:中尸彭瓆,小名作子,好惑五昧,贪爱五色,在人心腹,伐人绛宫中焦。
令人心迷健忘,少液气乏,随邪倒见,荒闷烦燥,口乾目白。穿凿人齿,日夜尅害人五脏六腑,成诸疾病。
睡多恶梦,鬼|交精脱,小便赤白。滑泄呕逆多痰,耳鸣虚汗,为事恍惚。白日昏沉,每夜惊魇,催人早死,图人祭祀也。如能恬淡五情,服丹饵栢,无能为害,当免形腐而已。
下尸彭矫:下尸彭矫,小名季细,在人胃足,伐人下关,伤泄气海,发作百病。牵引意贼,慕恋女色,勇勤嗜欲,触事虚耗,不能禁制促命。
令人夜与鬼通,背生向死,流浪精气。令人髓枯筋急,肉燋意倦,身虚腰重,脚膝无力,频度小便,与邪气波流,渐成大患。
五劳七伤,惑乱染著,尸注不绝,要人死往鬼道,希期饮食祭祀也。如服水银、汤药、丹砂、真鈆,其阴尸之魄,自当消灭,而得形全身安也。
一曰伏虫,长四寸。二曰回虫,长一寸。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如烂李。五曰肺虫,如蚕蚁。六曰胃虫,若虾(虫麻)。七曰鬲虫,如苽瓣。八曰赤虫,如生虫。九曰蜣虫,色黑。
身外有微虫千万,细如菜子,此群虫之主。令皮肤瘙痒,为人大风疮,并恶疮、癣瘑、痔漏、阴蛆、湿痒,能食人牙齿,蚛落无故血出,恶臰冲人,皆此虫之所为也。
伏虫长四寸,有髭牙,啮人精血。令人无力喘乏,时有恶心。五藏痛闷,走作上下搅刺胸脇。好食肉味生冷,荡散人真元。
虫色青,多阴汗,便溺余沥,背逆腰痛,使人气虚软弱,精滑脱失,致疾而死。早宜服矾液,贯众丹砂,固闭除之,兔此虫於内害乱於生元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