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辽东军出身的李宪忠。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他。
对面确实是李宪忠。
他和李定国同时率兵南下,打探建奴分兵的原因。
李定国去海州找多尔衮,李宪忠去开城找吴三桂。
多尔衮本想从海州港乘船离开朝鲜。
结果遭到尚可喜的背叛,只能沿着海岸南下。
吴三桂和李成栋在背叛多尔衮后迅速南下。
并最终来到了仁川渔港。
按照与尚可喜的约定,他们要在七月十五的当天下午抵达仁川渔港,并乘船离开。
李宪忠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多尔衮本想绕过吴三桂继续南下。
结果却绕到了李宪忠的后面。
现在的情况是李定国在最北面。
向南依次是多尔衮,李宪忠,吴三桂和李成栋。
看到身后突然出现的骑兵,李宪忠也愣了一下。
他命令大军停止行军,并将队伍一分为二。
前军待在原地保持警戒,防止吴三桂和李成栋反攻。
后军转过头面向多尔衮。
几方势力的探马不停穿梭,很快搞清楚了彼此的身份。
在意识到已经陷入李定国和李宪忠的包围之后,多尔衮反而淡定下来。
既然无路可退,那就死战。
为了搞清楚自己会死在哪里,他问:“这是何处?”
有人回答道:“回皇上的话,此乃朝鲜碧蹄馆!”
多尔衮心中一震,下意识地重复道:“原来是碧蹄馆...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六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皇上说的没错,壬辰倭乱时辽东总兵李如松率数千辽东铁骑,在这里和数万倭寇血战,史称碧蹄馆之役!”
多尔衮仰天长叹:“既然如此,朕就算死也死而无憾了!”
为了抵御明军的进攻,多尔衮开始排兵布阵。
碧蹄馆在一座山丘上。
南面是一片开阔地,北面是山,中间有一条山谷。
多尔衮自知无法在山丘上立足,只能向后退入山谷。
守住山谷口,就能暂时安全。
在多尔衮调兵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
仁川渔港开始涨潮。
吴三桂和李成栋则弃马登船,准备与海上等待多时的尚可喜汇合。
67704477
文盲写小说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灵书院】 www.jllingxun.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jllingxun.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