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硝烟入喉甚至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
火铳手和弓弩手、抛弹手迅速接近,进行了第二轮密集攻击。
后边的宋军长枪手、刀斧手紧随其后,在猛烈的火器剧烈爆炸产生的巨大混乱中,迅速接敌,激战起来。
这就是杨沅把他的全部训练完成的火器兵一分为三的原因。
随着亲历过宋军火器的西夏兵逃回,西夏军很快就能了解这种新式武器的特点、射程、威力和战斗效果。
那时,西夏人就会研究相应的战术战法还有相克的武器。
武器装备的研发或许没有那么快,但是相应持战术战法的调整,却能大幅降低火器的威力。
而杨沅翻山越岭而来,不管是火器的种类还是弹药储备,都不支持他的持续战斗和大量消耗。
所以,必须把它用在刀刃上。
西夏兵最强大处是冲阵。
冲阵的武器是战马。
杨沅把这有限的火器平均分配给三路人马,就是为了让它发挥比这个年代的火器杀伤力还强大的效果:吓唬人。
准确地说,是吓唬马。
这也是后世战斗中对付象兵的最有效手段。
阿庇安在《罗马史》中说:“(汉尼拔战争期间)当交战的时候,罗马人的马匹一看见战象,嗅到战象的气味,队伍就乱了,开始逃跑”。
那时对付象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假狮子,配合狮子的粪便,阻吓大象的靠近。
再到后来,就是利用声响了,声响的吓阻最有效的就是火药的运用。
马的智商比象更低一些,只要头马还有冲锋,马群就会下意识地跟上去。
可是杨沅的火器兵又不只是靠着声响吓阻这些战马。
弓弩或许不能马上对冲锋的头马产生杀伤效果,尤其是装备了马具护体的具装骑兵。
但是火炮和火铳能,弹丸可以轻易撕裂战甲的保护,对战马的肉身产生强大的杀伤效果。
而冲锋的头马一旦倒下,亦或因为剧烈的疼痛或恐惧而逃跑奔逸,整个骑兵冲阵就不战而溃了。
这时步兵一旦接近,上刺骑兵、下砍马腿,失去了奔跑动能的骑兵,便陷入了极大劣势。
……
杨沅的中路军冲击迅猛。
由于接敌迅急,左右两翼的西夏军又被时寒和郭棣的兵马缠住,他们的锋刃可以直指向前,杀向腹心。
这么做,杨沅自己也有陷入敌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