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州的三部设卡设隘,封锁道路,截断凉山土兵的退路。
七部大鬼头约束各自部众,执行小范围的坚壁清野,将诸多部落以就近原则进行集中。
短时间的集中生活,虽然会有一定的麻烦,但还捱的过去。
但是对于流窜作战,不敢在一个地方待太久的凉山土兵来说,只靠狩猎,便无法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了。
而杨沅的第二军团,则是负责给予凉山土军致命一击的存在。
他们可以设伏、可以化整为零、可以配合乌蒙七蛮的族兵围歼。
杨沅不打算让这支深入乌蒙境内的土兵队伍回去了。
不过,他也提醒了七蛮首领,如果能抓活的,最好抓活的。
虽然是露天矿,可终究还是有些更艰苦的、也更危险的工作。
俘虏,将会是最适合这一岗位的人。
杨沅话讲完,七大鬼头的眼睛里,就冒出了金钱的符号。
以前他们是不要俘虏的,纯属累赘,他们养不起。
可是现在,不同了……
杨沅把第二军团留在了乌蒙,歃血为盟之后,便启程穿过乌蒙,直奔大理。
此时,东线的杨选已经领兵穿插进入大理国境。
唐朝时候,南诏攻陷播州,唐僖宗派杨端南征,平息了南诏之乱,并镇守于播州。
随着大唐分崩离析,杨氏便自立为主,成为世袭该地的家族政权。
不过,播州杨氏历代家主,对自己还是有着清醒认知的,对于中央政权一向恭驯。
在本来的历史上,后来播州杨氏还曾一度成为大宋在川黔地区抗击元军的主力军。
到了明万历年间,“改土归流”已然是大势所趋,五司七姓与当时的杨氏之主杨应龙交恶,大明王朝又在多线作战,杨应龙的儿子又暴毙于牢狱之中,内外种种原因之下,这才悍然造反。
如今的播州自然不同,且不说杨连高早就在经营和播州杨氏的关系。
如今大宋皇帝以夔州路经略安抚使刘锜锜为副元帅,杨选是刘锜派出来的讨伐不臣的大将,于公于私,他都要全力以赴才是。
西线,乔贞派出的兵马,业已进入大理。
皇帝的旨意是大理启衅在先,务必讨伐不臣。
大宋兴三路大军,兵进大理,讨伐犯上作乱的藩属国。
消息传到大理王城,本就动荡不安的大理国形势,顿时更加混乱。
杨连高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