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杀一儆百。
我就是要让那里的人,以后一提起我的名字就瑟瑟发抖。
所以,甘泉呐,你就挑着一个,把它给我打没了,就是你大功一件。
甘泉领命而去。
然后,杨沅的命令又发下去了,第三梯队的将士们开始有条不紊地进入了战备状态。
对此,经略安抚使司的文武官员们都觉得抚帅有些小题大作了。
打一个叙州三蛮而已,用得着如此谨慎吗?
已经派出一支团练部队,一支正规部队,打击三个部落,足矣。
还需要第三预备队?
这真是官做的越大,胆子越小。
想当初抚帅在灵壁一战,哪一步不是险中求活、死里求生,现在竟是这般谨慎。
不过,抚帅命令已下,他们也只得全力配合,为这支庞大的第三梯队做起了种种后勤准备。
他们并不知道,杨沅这一步根本不是为叙州准备的,而是为了兵进大理,兵进凉山州。
在派出甘泉的同时,杨沅就向朝廷急奏了此事。
地方上发生叛乱,像他这样的封疆大吏,是有权力擅专独断的。
但是,做了决断之后,他也要向朝廷禀报。
这就是“先斩后奏”,你可以先斩,但你依旧要奏。
年方十四的小皇帝赵愭拍案大怒。
因为杨沅的奏章有点绿茶。
赵愭从那字里行间的暗示里,明悟了这样一件事:
叙州三蛮为何要反?
因为他们早有反心,只是一直不敢反。
但,先帝驾崩了……
“叙州蛮夷,欺朕年幼乎?”
小皇帝气呼呼地朱批:“打!给朕狠狠地打、往死里打!”
写完了他才想起来,得跟摄政王皇叔赵璩商议商议。
……
叙州之战开始以后,整顿利东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这是先帝生前便已拟定的事情,赵愭自然不会轻易违背。
何况,现在是摄政王当家,四年后才会还政于他。
换而言之,小皇帝如今是实习阶段,对于这等军国大事,自然要格外谨慎。
于是,杨沅去了一趟利州中路。
他本就兼了利州中路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不能久不视事。
如今正好一举两得。
杨沅坐镇利中之后,刘锜也到了达州,两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