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金山。
杨连高听了,目中却是异采连闪。
修建驰道、城池么?
修驿道,组团练,迁府治,通过大工程,把农工商全都捋了一遍。
杨沅这是要用这一手,把川中的农、工、商、地方豪强,用一个共同的利益,全部抓在手中啊!
士农工商,除了一个士,都全了!
真要让他办成了此事,他就是川中的土皇帝,说一不二,无人再敢忤逆。
看看人家,看看人家!
想我杨连高自负才智,也是要作一番大事业的人。
可是眼看就要而立之年,却还空耗光阴,一事无成。
再看人家,年少封爵,大权在握,雄姿英发,春风得意!
哎,人生际遇,遇与不遇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这个人,就是我的大机缘,我一定要牢牢抓住!
吴渊抖搂精神,兴致勃勃地向杨沅提起了建议。
还别说,到底是专业人士。
杨沅虽然就此事已经考虑许久,但是许多问题确实还没想到,但是吴渊却能拾遗补缺。
杨连高听了,也不让吴渊专美于前,从他的角度也提出了很多建议。
杨沅一边思索,一边点头,等二人献计完毕,微笑道:
“如果吴家主对这桩工程有兴趣,杨某有意倚重,请吴家主协助杨某做成这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不知意下如何?”
吴渊惊喜莫名,离席而起,向杨沅长揖下去:“愿为抚帅效犬马之劳。”
杨连高心里一空,恨不得立刻跳出来主动请缨。
可,他是一个大理国人,只是和杨沅谈了些榷场边贸的生意,以什么身份腆颜要求插手这些事务呢?
“坐下坐下,吴家主,咱们是私下议事,不必拘礼。”
杨沅压了压手,让他坐下,笑道:“既如此,就请吴家主回去后,帮本官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这样好啊,不但吃到了一块大肥肉,借此机缘,和诸多豪强建立更友好的关系,还能和大理杨氏建立了合作关系。
想到这里,吴渊兴冲冲地道:“是,吴某回去后,会尽快向抚帅提交一个章程。”
“不急,不急,本官还有一件事,想拜托吴家主。”
杨沅端起杯来,轻轻抹着茶叶,微笑问道:“四川造纸、印刷,堪称一流。文教方面,时人皆言,易学在蜀,蜀多方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