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见了,不禁轻轻摇头:“你们父子三人,轮流守夜吧。杨寿先来,杨福、杨禄,你们回去歇息。”
说罢,他忍不住对杨禄道:“凡事过犹不及,要有一个度。你既好酒,又好色,身子已经太虚了,以后还是收敛着些好。”
杨禄被关了这么久,一直没得酒喝,现在双手双脚都在哆嗦,急需灌几口烈酒才能缓解。
因此杨沅这位长辈一说先让他们父子去歇息,杨禄就想跑了。
听杨沅这么说,杨禄嘴里唯唯答应着,心中却不以为然。
不能纵情饮酒,不能尽享美色,那我就算活得有乌龟那么命长,又有什么意思。
杨沅也看出他的言不由衷,只是自己这个长辈,顶多是个远房小叔爷。
人家的亲爹杨福还在这儿呢,怎也轮不到他替人家教儿子,只好不再多言。
……
大宋金牌急脚递,日行五百里。
不过,以川峡的地理条件,在这一区域内,一般一天一夜也就跑四百里左右。
每二十五里,设一驿铺。
军驿骑卒,策马狂奔,马颈上系有铜铃,铃鸣不止。
二十五里,好马疾驰,到了这个距离,马力开始疲惫,速度会降下来。
但,下一驿铺已至。
驿铺中的驿卒听到鸣铃声,就会直接派人骑上马,在驿站门前等候。
金、银、铜急脚递的铃声不同,驿铺派出的接应马匹和驿卒等级也不同。
等上一站的驿卒到了,直接马上交接,就像是四百米接力赛的交接棒,绝不浪费一点时间。
杨沅就裘皮儿一案的侦破结果,正式上了奏章。
同时,他还附了一本。
查办裘皮儿案,是他奉旨此去利中的原因。
但所有钦差,赴地方公干,都负有为天子体察民情、了解地方的义务,是可以就所见所闻加上所感,向天子上书的。
在杨沅附的第二本奏中,他便提及了杨政之死,潘泓岳之死。
关于这场动荡,利中军政大员一定会上书朝廷的,因此杨沅没有就此事的细节多作阐述。
他主要是分析了导致利中接连出现大事的原因,并且附上了自己的建议:
请朝廷派一位资历老、军衔高、最好是有西军背景,能镇得住一众骄军悍将的老将军,出任利州中路都统制。
依据这一标准,杨沅直接举荐了人选,首选张浚,次选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