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赞刃搜刮了一遍,他们连自己都吃不饱饭了,恐怕难以为我大军提供粮草。”
丘英道:“不是赤贫羌民,是那些羌部豪酋!这些吐谷浑的贵族,占据商队之利,可富有的很,家中必然也积蓄粮食,全部搜刮出来,绝对能缓解我军的困局。”
裴行俭皱起眉头:“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安元寿道:“这些羌部豪酋们,在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吐蕃之所以要扶持伪王政权,就是要安抚他们之心,我们不可贸然下手。”
李彦道:“掠夺这些豪酋财富,解气是解气,我同样十分厌恶这类叛贼,可对方前脚献城,我们马上就翻脸,以后谁敢为我大唐天军带路?”
丘英沉声道:“我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可我们好不容易灭掉了吐蕃扶持的伪政权,总不能就这般退走吧,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如此!”
四人沉默下来。
如果陇右粮草断供,逼不得已,还真要出此下策。
安元寿第一个改变主意:“是要作此准备,不仅如此,我们还得去各部搜缴牛马畜力,用以赏赐将士,稳定军心。”
李彦暗暗叹息:“那吐谷浑的羌民也遭殃了,而大唐其实并不缺牛马畜力,每次对外战争胜利,都有大量的牲畜涌入,最夸张的时期,马匹都到了贱卖的地步……”
明明打了胜仗,搜刮战利品时,却发现相当于战争的耗损,根本不足以弥补。
这正是李彦骨子里不喜欢打仗的原因,失败了不必说,就算是胜利了,往往都很难回本。
农耕王朝得以大治,永远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戚,而非纯靠战争获利,就算是百战百胜,国家也会越来越穷。
当然,国内不折腾,也要防止外敌的掠夺,所以贞观之治才那么伟大。
对内能效仿文景之治,让百姓得以安居,对外则能大胜蛮夷,威震各国,诸胡臣服。
李彦念头转动,终于想出了一个中策:“我有一个主意,勉强能稳定吐谷浑的局势。”
三人精神一振:“什么主意?”
“兴佛!”
……
“大师!”
王城门前,李彦和裴行俭,亲自迎接大轮寺的僧人。
李彦和鸠摩罗就熟人了,稍稍客套后,也就开门见山:“吐谷浑各部,本来就有不少佛教徒,只是还不成主流,请大师和贵寺的僧人们,随军往各部行医施药,传播佛法,以慈悲之意,感化吐谷浑受苦之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