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时期,天下初定。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两人认为他们各有高下。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
韩信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
韩信回答,「像我这样的将领,带兵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刘邦抚掌大笑。
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也。看書菈
话说回来,韩信与刘邦的对话,其实是有大有道理的。
当你成为一名百夫长,你需要为一百人的吃喝拉撒而奔波;当你成为校尉,你需要为一千人的前途和吃喝而奔波;当你成为将军,你需要为一两万人军队的驻扎、粮草、军备而奔波;而当你成为大都督,指挥千军万马时,你除了要考虑粮草、补给、军备等基本条件,还要筹划行军、驻营、兵力分配、进攻路线、进攻手段等一系列事宜,这并不是一个普通将领能够掌握的资质,更何况是从没参加过灭国大战就统帅十五万大军的刘淮了。
或许,天子刘彦的的确确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但他忘记了一句话:胜败只在瞬息之间。
......
遮云蔽日的箭雨,让人睁不开眼睛,汉军被箭雨压制的锐气全消,只剩招架之力。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如果不尽快突围,今日全军上下只有一个命运,人死恨消。
这时,桓温拉着王彪之,在程虢的护送下赶到刘淮身旁。
已经入了推碑境界的桓温,不禁阴谋出众,同时也是个极为聪明的武人,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大汉帝国和刘淮,始终保持着一颗忠诚之心。
当此危难时刻,桓温拎得清大是大非,他计从心起,匆忙跪伏拜道,「大都督,敌军占据高处,居高临下将我等合围于山谷之间,我军不占地利,反击无望,甚是被动。为今之上计,我等只能伺机突围。而突围方向,无非前后两处,向前,我等可一举突破大秦追击,强行进入高句丽境内,烧杀掠夺,攻城拔寨。向后,我等可退于薄州境内,坚壁清野,从长计议,再定大计。孰进孰退,还请大都督速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