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审稿时发现:王川写的太过于实务化,如果不是奋斗在劳动领域一线的律师只能照本宣科,甚至有些问题是有争议的,各地又执行标准不一,所以谁拿到稿子都发怵,更可气的是不管谁发言都会成为远方律师事务所的代言人,这样的稿子自然不入上面的法眼。
另外一位是个大学教授,他写的东西太理论化,在学校给学生看看尚可,会上发言只能呵呵了,在吴承看来他就是在哄弄事;本来象牙塔内的人就清高,吴承一打电话,对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都是老狐狸玩什么聊斋啊,人家自然能应付就应付,过得去就行了,谁会认真写,再说了写好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给别人做嫁衣。
最后那位是个老律师,是体系内出来的人,原来就是耍笔杆子的,写东西很有一套,这些年虽然不怎么做劳动业务了,但是却很懂上面的意思。他写的东西也符合上面的心意,但是却缺少新意。
今天研讨会一开始,各方就亮出了大招,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想在大会上露个脸,看看相似的问题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是怎么处理的,虽然法律体系不同,但是并不妨碍大家相互借鉴和参考。
国内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但是很多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法、知识产权法、信托法等却参考了英美法,谁叫人家在相关领域更成熟呢。
就拿信托法来说,美丽国在独立战争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信托业务,国内二零零一年颁布《信托法》时,美丽国的信托法已经发展的想当成熟和完善,给国内的信托法和相关规定的出台提供了很多参考。知识产权法的发展也是如此,多是借鉴的国外相关法律规定。
所以不同法系之间除了程序上的差异外,实务上都是有相互借鉴的可能的,法学理论上也是如此。
之所以让王川上场发言,并不是上面高风亮节,把出风头的机会让给了他,而是因为今天的发言结束后,有半个小时的提问时间,下面的人可不管你是谁,真问啊!问起来恨不得刨祖坟,这种情况下如果派个不合适的人上去发言,万一被问住了,岂不把老脸都丢到国外去了。
大家来参会不过是来露个脸,事后也好发给微博、微信说自己参加了国家研讨会,吹嘘一把,犯不着非得上台去窝头翻跟头—现眼!
很快便轮到了王川登场,上台后,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心里不紧张那是瞎说,最主要的是之前王川没有心里准备,完全是奔着打酱油来的。
按照打酱油的程序,入场后先与写着大会名字的荧屏合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