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六四九年夏季,这一年的夏季格外炎热,特别是安南、广西地区,这里本来就是低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较近,所以在小冰河期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显得特别热。不过虽然如此,这一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倒是没有干旱方面的风险。
桂林之战结束已经有三个月,兴华军因为也受到了一定损失,并且大部分都是步兵的原因,所以没有办法对清军进行大规模追击,而且最重要的是,清军撤走之后,湖广南部,广西北部,还有广东一带成了军事真空地带,这里的老百姓并没有被赶尽杀绝,虽然经历历次战乱,人口损失不小,但各方军队撤走之后,老百姓开始逐渐回流。
故土难离,这是华夏人的家乡情结,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愿意去壕镜或者去琼崖,或者是远渡重洋去南洋重新谋生,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在家乡的。既然现在已经没有军队威胁,民众自然就陆陆续续回来了。
兴华军一边追击,一边还要忙着接收这些地带,广东暂时是顾不过来了,兴华军也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但是广西一带,肯定是要收归囊中的。所以兴华军忙着接收地盘,自然也就放慢了脚步,毕竟民众才是最重要的,此时,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兴华军从安南出发,打入广西,在华夏的土地上作战,那么民众、人心才是头等大事。
本来对于统帅部来说,这是个头疼的事情,因为这势必会耽误接下来的作战行动。按照统帅部和高衡的意思,清军在桂林之战中遭受重创,此刻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总不能再给清军一年半载的时间进行恢复,所以,制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尤为重要。
谁能想到,这时候出了黑天鹅事件,金声桓竟然在江西反叛了,这无形中帮了高衡的大忙。虽然统帅部判断,以金声桓的实力,肯定是顶不住清军猛攻的,但拖延几个月时间应该没问题,毕竟江西也算不小,清军南北夹击,要清扫不少城池。
但是对于金声桓其人,高衡是嗤之以鼻的,要知道,明末跟清军作战的军头数不胜数,但是高衡对这些人的判断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是否投降过清军,如果你是在原非清军体系下作战的军头,比如李定国、秦良玉、沐天波就属于这种,要不就是农民军,要不就是明军,你只要跟清军作战,你就是好汉。
但你如果是在清军体系下打过仗,然后又借着什么反清复明,或者其他什么名义来起兵反清,那就基本上被高衡认定为两面三刀的典型。因为这些人既然能一上来就投靠清军,说明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志坚定的人,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