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民也能开眼看世界,知世界广袤,知海外还有世界,并吸引一部分人投身海航之中,继续大明的航海事业。
罗贯中明白了顾正臣想要的是什么,沉思良久,道:“我可以答应你,写一本关于大航海的书,将这些将士的英勇无畏,航海的艰难险阻,最终的荣耀与伟大,都写进去,但我有个条件!”
“说。”
顾正臣抬手。
罗贯中盯着顾正臣:“你为《水浒传》作了一首《好汉歌》,那就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一首歌,只要让我满意,我便答应你。”
顾正臣笑了:“当真?”
“当真!”
罗贯中十分认真。
顾正臣想了想,轻声道:“说实话,《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适合写一首歌,但写一首词还是没问题。”
“词?”
罗贯中狐疑地看着顾正臣。
大明虽然有几个厉害的人物可以写诗词,比如刘基,但他已经死了,还有宋濂,听说今年六月份差点死了,若不是浦江知县是格物学院医学院的人,说不定就挂了,这还不知能不能下床走路了。
剩下唯一一个厉害的,那就是苏州的高启。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名声在外的厉害诗人了,顾正臣能拿出什么像样的诗词,他连个进士都不是,还是个定远侯,很多时候忙于军务,哪有精力钻研诗词之道。
先生要作词?
朱棣凑上前,沐春也挪了挪脚,徐允恭在不远处支棱着耳朵,马三宝搓着手期待着,小雨滴有眼色,跑去拿来了笔墨纸砚,想了想递给了李景隆,毕竟马三宝的字还很丑……
高令时也很是期待。
要知道顾正臣曾在奉天殿作诗词,技惊四座,那一句“寄意天子委我令,我以我血荐轩辕”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只不过这些年来顾正臣一直没什么诗词大作,昨日的《好汉歌》虽然朗朗上口,水师上下都喜欢,可终究算不上高雅,比不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类的传世之作。
顾正臣沉吟了下,用手蹭了蹭鼻子,咳了声:“那就作一首临江仙,日后附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开篇之上吧。”
罗贯中胡须动了动,显然不太看好。
顾正臣迈步,肃然道:“考虑到三国鼎立多与长江有关,便以长江入题吧,且听好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