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夹角之处,地域狭小,一面高山,一面大河,唯有中间一条通道,易守难攻。
老军校王耘呆呆站着,半晌才慢慢的低下了头。
王耘从军的时间不短了,现在所能达到的位置,就是他这样一个普通人毕生的顶点了。
他曾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平年间,他也跟随大汉的军队,前往西羌平乱。那时候北地先零羌等反叛,遂立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冷征,之后笼络金城人边允、韩遂,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又大破凉州刺史左昌、从事盖勋、护羌校尉夏育等等。那时候,他在陈仓拼死抵抗,杀得血流成河,最后却等来的不是朝堂援军,而是被迫后撤……
虽然说西羌联军在围困攻打陈仓不果,也是导致最后西羌内部崩坏的重要原因,但是王耘却没有因为这一场血战而得到多少的升迁。和他同时期的战友,大部分都战死了,剩下来的都不多了。
那个时候他还年轻,现在却已经人到中年。
甚至可以说是老年了……
如果按照大汉平均寿命四十岁来算,那么他每多活一天,都是赚的了。
这些,皆是他曾引以为傲之事。
但如今,他只觉太累了。
战了这么多年,大汉似乎依旧战乱。
只不过从北宫伯玉换成了其他的人而已,董卓,袁绍,曹操,现在还有斐潜,一个个的轮番登场,而大汉的局势却一日坏过一日。
曹操收复了中原地区,也曾经给王耘带来短暂的,新的希望,然而转瞬之间,局势又崩坏至此。
河洛之必败,这已是摆在眼前不争的事实。
由欢喜陷入绝望,远远比一直都在绝望当中要更痛苦一些。
王耘突然觉得,自己受够了这一切。
再守下去,又能如何?
再战下去,又是如何?
如同唐山一样,被派到某个关隘上当所谓的『主将』?
看起来像是不错,好歹算是一地之长了,可是实际上又是如何?能守住,那是本职,有什么值得夸赞的?若是守不住,便是人头悬挂在旗杆之上,还要被人唾骂为废物!
关键是,就算是功劳再大,能大得过曹氏夏侯氏?
这种念头,一开始的时候很是微弱,并不起眼,因为在那个时候,曹氏夏侯氏身上还带着光环,带着曹操东征西讨下来的威望,所以即便是偶尔王耘会这么想,也会迅速的自我抑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