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方姐都晓得你喜欢人家,莫装哈!”
“尽是鬼扯,明明晓得不可能的事情,张口就来,不晓得祸从口出蛮!”
陈安没好气地朝着宏山肩膀拍了一下,转而说起别的问题:“你说的杨百万是哪个哦?”
“那是我们锦城的传奇!”
说起杨百万,方友梅似乎都显得有些骄傲,但更多的是羡慕:“听说他九岁的时候就辍学从商了,七八年的时候,他儿子只有二十六岁,那个时候,他儿子就晓得天天跑去人流量最大的人民商场旁边的青年路看形势。
青年路那个时候只有几个人摆起砖头占位子,卖他们从人民商场买出来的鞋帽衣服。
据说当时杨百万只有200元积蓄,等他借了300元领着儿子去摆摊,青年路已经“进步”到摆桌子卖东西了。第一天卖毛衣帽子,他们就挣了300多元。
杨百万当时还在西城区商业局工作,300多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
这数字吓人,让他一下子尝到甜头,决定辞职经商,
后来杨氏父子到青年路两三个月后,工商部门开始管理这个地摊市场,划分摊位,叫做青年路百货摊区,并收管理费。
杨百万认了两个摊位,每个摊位每月管理费100元。自此,这条街道云集了锦城最早的一批个体工商户。这些个体工商户多以服装经销为业,在各自用几根竹竿撑起的摊位上,挂满各种色彩绚烂、式样新潮的服饰。
看来就像一辆辆挂着五彩幔帘的大篷车,市民们把青年路形象地称为“大篷车一条街”,后来又成了个体户。
前些年还不准零买零卖,但是人家没过几年,今年已经办起了杨百万蚊帐公司,成了私营企业,专门生产蚊帐……太厉害了。”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陈安还是发现,自己有些低估了现如今城里的消费能力,短短几年时间,能办起私营企业,那头脑不一般,赚的钱也相当夸张了。
他自觉没法跟人比,但总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将目光放得稍微长远一些,想赚到大钱,仅凭县城的一个巴适火锅店、盘龙湾的农家乐和镇上的四个小铺面,似乎还不够看。
他隐隐有些别的想法。
就在这时候,方友梅家男人端来小面,两人也就不再同方友梅多说什么,开始卖力地吃起来。
方友梅随即进店里去帮忙了,两人吃完后,也没有过多停留,放下面钱,直接就走了。
顺着老街又买了几样小吃,让头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