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中所含的杂质和油份会浮到表面上来,是一层黄色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油粉,没有取掉油粉的红苕淀粉做出来的苕粉呈深色,把油粉去掉,才能让苕粉晶莹剔透,有个好卖相。
苕粉装大水缸里沉淀,经过一天一夜后,将水倒掉,剩下的便是白如乳酪,状若羊脂的水粉。
这些工序都还简单,但到了制作苕粉的核心环节——浪苕粉的时候,就得慎重了。
浪其实是个谐音,陈安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字,反正在蜀地,大家都这么发音,其实就是把淀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清水搅拌后,舀到模具里放在大铁锅中进行蒸煮。
这是个很精细且全凭感觉的过程,得有经验才行。
大铁锅烧上一锅水,等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浪”了。
手持浪盆,置浪盆于水面上,前后轻轻摇晃,淀粉浆随着浪盆的摇晃“铺”满浪盆底部,从白色慢慢变成透明色,手劲巧的人,浪出来的粉皮厚度均匀。
等到苕皮快干的时候,就把浪盆沉入水底,煮上一分钟。煮好后捞出来,一张苕皮就做好了。
苕皮冷却后,接着起粉皮。
起粉皮也有绝招,“浪”粉前先在浪盆底刷上一层菜油,起粉的时候从两边慢慢往中间扯,粉皮就倒挂在竹竿上了。经过一两天的晾晒,待粉皮完全干透就将其切成丝再晾。
这种事情,交给冯丽荣安排,陈安则是叫上一帮子青壮,上了山采挖葛根。
这东西,甜的做成粉,冲热水喝,苦的,也不用送去收购站便宜出售,也弄成粉条。
还有蕨根也采挖了不少,制作成蕨粉和蕨粑。
这是山里能弄到的东西,能不花钱去买就不花钱去买,自己弄出来,村里人得了钱高兴,陈安得到的东西比外面买的成品便宜,还地道。
反正现在进入农闲时节,村里人在家里,除了家里的杂事儿,上山搂草积肥,砍柴准备过冬外,其它的时间就是在场子里烤烤太阳,拉拉鞋底。
有这种赚钱的机会,一个个也相当乐意。
正愁没事儿做呢,做得也积极。
期间交了公粮,时间转眼到了腊月初三,再有二十多天就要过年了,也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陈安请陈文志往县城里送过两次东西,都是这些日子积攒起来的苕粉、葛根粉、蕨粑之类的东西。
第一车是属于初次试探,送去的量少,没想到,在火锅店里的销路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