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1年——
赵云推测过,两位师父为何要在此时让自己下山游历。
他此时尚未加冠,对于学到的东西没有完全融会贯通,虽然武艺上已经能完败一般的好手,但如果遇到真正的高手仍然会战败——比如童渊师父。
照理说,他应该再修行几年,可以独当一面时再外出才是。
但那样的话,便很难看到“真相”了吧?
天下将乱,两位师父交谈时不止一次地做出了这个结论,皇帝贪财,外戚干政、宦官当权,诸王野心勃勃,世家拥兵自重,这些都是小事(?)。
真正的问题在于,朝廷缺乏可以震慑宵小的武力,只是一场导致洛阳暂时政令不通的瘟疫,那些早在前汉便降服,无根无基的羌人就敢趁势而起,凉州驻军不但毫无还手之力,如边章、韩遂等汉将更是直接从贼。
朝廷紧急征召的五军校尉、三河骑士,听起来规模庞大,实力超群,其顺利击溃叛军的战绩也证明了这点——即使抛开“南华仙子”的那一记“火流星”,他们也相当能打。
那么,朝廷本身的军队在哪里?做什么?
他们在“守卫洛阳”。
如果那些在前线打生打死的将士们知晓,背后有一支“友军”在提防他们反叛时,不知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根据传闻,这支完全由“十常侍”控制的禁军部队装备精良,战力超群,但几乎从未离开过洛阳,更有传言称,“剑圣”王越曾经对它的建设出过力。
所以,朝廷,或者说那位皇帝陛下,对除司隶外的其他州府完全不信任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当然,这也与连续几任皇帝都因为无子而崩,继任者由外戚按照他们的利益选择推举登基有关,虽然这批外戚多半会在皇帝成年想要掌权时倒大霉,但并不能阻止有些人飞蛾扑火。
说回赵云的游历,如果再过三五年,以一种“有为青年”而非“半大少年”的姿态外出,只会遭遇各种拉拢,想寻找正确的治世之策?届时赵云可能会发现,几乎所有招揽自己的人都十分赞同自己的“治世之策”——即使它还没被总结出来。
“师父命我下山观察那几位在凉州平乱时大放异彩的‘英雄’,看看他们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如何。”最终,赵云如是对赵良辅说道。
这是张角师父教导的话术,说的是实话,而且不曾有所隐瞒,只是稍稍换个顺序,便不会将“寻找治国之策”这个略显嚣张的目的表现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