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回想起被禁海令支配的恐惧了,就知道珍惜当下开放氛围了。
大明朝明公们,大部分都是极端保守派,对于朝廷当下的一些政令,其实不是那么的认同,既然有人要抗命不遵,那就直接倍之,从开海转向永乐年间的吃独食,完全的官船官营。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说道:“朕还是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下章王一鹗、申时行、王家屏等人,告诉他们,一定要跟海商们讲清楚其中的关键,讲明白为何要增税,同时,各市舶司要进行对各种货物的价格进行协商,确保利润。”
万历十四年,大明朝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低关税,将关税增加到了13%,朱翊钧本来以为会反对意见如同滔天之浪,骂大司徒和少司徒是聚敛佞臣等等,反对政令。
但朱翊钧一本奏疏反对的奏疏也没收到,甚至连民坊杂报都没有讨论的声音。
申时行在奏疏中汇总了各个商总的意见,告诉了皇帝陛下无人反对的原因。
即便是加到了13%,大明依旧是整个世界的关税洼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明海商整天风里来浪里去,对泰西各大总督府的关税,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总督府,仅仅是明面的关税,起码都是30%以上,私底下要给的贿赂,要看你的武力值,武力不够,直接百分百,连人带船都给你劫了。
大明皇帝收了十四年的关税,水师都扩军到了十三万军,大明迟迟没有增加关税,搞得海商们都有点心里打鼓,皇帝陛下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许多海商心里,都拿不准,觉得朝廷打算猪养肥了直接宰。
占据支配地位的商品,也才加到了13%,相应的还有一些原料的减税,这对海商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至少皇帝还准备可持续性竭泽而渔,而不是吃独食,也不是直接杀猪,这是好消息。
其实大明的海商们也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谁都不敢率先涨价,一旦自己涨价,对手不涨价,自己就会失去市场,就会在竞争中落败,所以,宁愿利润低点,也要维持好市场的占有率,都想涨价,但大家都不敢想涨价。
现在,朝廷出来主持价格的协商,这就让事情出现了转机,这朝廷、皇帝就是价格协商的担保人,一旦有人违反了协商价格,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等着他倒霉就是。
涨价,大家会获得更高的利润。
“咦,居然是广州造船厂最先营造出了铜包木的船只来。”朱翊钧看着摆在桌子上的模型,啧啧称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