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此……对方是想要改革军中,且其心中的标准很明显不切实际。念及此,解缙认为自己需要给太子殿下泼一盆冷水,于是道:“殿下,虽说殿下之意,却实是好的。”
“但这标准,未免也太高了些,实非人力可至。”
“这天下军兵,怎么可能能做到殿下所说的那般?”
“若真能那样,连古贤人所练出的仁义之师,也要自惭形秽了……这岂是人力可及?殿下身为储君,不该如此好高骛远……”
看着解缙焦急劝谏的模样,朱标眼中,闪过一抹暖意。但他却并没有动摇。
他朱标,幼读圣贤,从小,先生们便教导他,要将大明治理成一个仁义的国家。
但仁义的国家该是什么样子的?先生们却也没有答案。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只是君子之国,却称不上是仁义之国。君子之国,虽看似仁义,但却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消一個如小石子一般的动荡,就要烟消云散。
他朱标,原也以为照着圣贤书中去做,就会达到那样的仁义之国;后来,又知晓了“以国之利益为先”的道理,知晓了圣贤书也并非便是正确。
但饶是如此,他亦是不知道,一个仁义之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他才从一次和弟弟朱肃无意间的闲聊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那是某一次他再度与弟弟谈论“历史”,自知晓朱肃乃是穿越者之后,他与老朱时常便会寻朱肃,探讨“历史”细节,并从中提炼总结出各种教训经验,引以为鉴。
这一日他们说到了清之灭亡,平日里,他们一般也只会言及大明及鞑清这两个朝代,一是清承明制,对老朱与朱标来说,明清的各桩历史事件更有实用意义;二是清朝之后,封建制度遂亡,朱肃虽自承穿越者,可也不敢暴露自己实际上信奉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事,故而鞑清往后的事,往往含糊其辞,或推说不知。
但这一日,说及清廷积贫积弱,海外列强崛起,内忧外患之下,清廷亡于内外交困之中。朱标听着,忧心忡忡,便开口问了一句,道:“清末中国疲敝,列强武器舰船强横若斯,其肆虐中国如此,局势听来,比元末父皇起事之时更糜烂百倍。”
“也不知,最后却是何等样人,能在此列强环伺、国家积弱之局,收复了我汉家山河?重振华夏?真是无法想象。”
此时,大明火器已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且仰赖火器,朱肃以及其他装配了火器的明军,已经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