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说法委婉,老朱却是听出了弦外之音。他起身踱了几步,回头道:“你的意思是,即使是只有一个倭国,我大明也需谨慎而为,最好不要直接派大军压境,是吗?”
李善长微微颔首,接着便不说话了。
“刘先生,你的意思呢?”老朱转头去询问刘伯温。
“陛下,老臣以为韩国公所言甚是。倭国天皇遣人求援,想来一是由于其国中逆贼为乱,已无法遏制;二也是因为其君才智平庸,一时昏头。”刘伯温道。“若是我大明以鲸吞倭国之姿,大军压境,彼国君主惊惧之下,幡然醒悟,不愿再与我大明携手。”
“则我大明失去大义名分,再要行事,必定举步维艰。”
“可依韩国公之意,先遣一偏师,至倭国赴援。”
“这一支偏师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助力倭国天皇剿除叛逆,而需在彼国朝中与诸多势力周旋,使我大明能在倭国站稳脚跟。”
“等根基稳固之后,再兴大兵平倭,则可一举而下,不至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老朱点点头,刘伯温、李善长的建议,确实是老成持重之言。但是这一支派往倭国的偏师,就需要十分的讲究。
以少量兵力在敌国之中站稳脚跟,不止是要求这支军队必须是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还需要其领兵将领擅决断,明机变,不但要在倭国的乱局之中保全自身,还必须拥有能够在火中取栗的能力。
“还有。”太子朱标也道。“父皇,我们仍然要小心北元和高丽。他们此番异动,只怕所谋非小。”
“若是闻知我等出兵倭国,只怕北元会认为我大明空虚,进犯我大明国境。”
“因此,出兵之事,还需要能瞒住北元和高丽才是。”
“标儿说的对。”
老朱点了点头。又转过头来看着朱肃。“老五,北元此番异动,你可是有什么头绪?”目露期许之色。
朱肃稍加思索:“……我只是猜测。”
“会不会,北元这一番异动的原因……是因为北边的王保保,时日无多了?”
此言一出,众皆惊骇。
“五殿下何出此言?”李善长眉头皱起,不明白朱肃为何突然说出这种毫无根据的论断。但他却惊讶的发现,殿中的刘伯温、朱棣、朱标,乃至于皇帝,竟然都没有怀疑之色,而是在惊骇过后,全都仔细思索了起来。
“……若真是如此,这倒是咱大明的大幸事了。”老朱摸了摸下巴。“不过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