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就是干。
同时对身边人也是真好,如此一路行军,一路接受地方大户的孝敬,分到个人手上的,比他们以前抢劫来钱快多了,而且还安全,数目还要更多。就连最基层的军卒,拿着这一笔钱回家都能盖新房,置几亩地,买上一头牛,娶媳妇,生孩子。
王言是真的大方,罪责他全担了,好处全让身边人受了。
他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在之前的豪门大户的浩劫之中,总听说军队有哗变。就是因为地方的军官不听王言的话,军卒们砍了军官的脑袋,逮着大户猛杀。
军卒的动因是什么?是王言承诺了,他们在这边杀,他们家里是别的兄弟杀,到时候大户的好田地先给他们分。
还承诺,谁敢抢他们的地,那就杀谁,有事情死命跑出来到他面前告状,他都给做主。
有着过往的好口碑,他说话,军卒们都是信的,因为他的许诺全都做到了。
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他虽然被撸下来了,但是他说的话谁敢不听?他这时候可是正憋气呢,没有人敢让他更生气,包括杨广安排的那些人也是一样。
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在按照王言的既定规划收尾。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件事是早都答应好的,是王言代表大隋朝庭许诺的。如果不执行,恐怕会惹出更大的乱子,地方部队离心离德,又回复到以前那般跟着地方大户沆瀣一气,那么掀起来这一场斗争,就完全的没有意义了。
除了枉死的人们,一切又回去了从前。
那不是人们乐意看到的……
之后的路途中,王言没有再遭遇伏击、围杀,本来是一个多月的路程,王言硬是磨磨蹭蹭的走了将近四个多月,直到战后的各项措施、抚恤等等基本落实到位,这才还算愉快的到了北平。
早都收到消息的北平王罗艺领着北平的一干文武,十分恭敬的出城迎接。
王言是幽州行军总管,从他到位之后,整个幽州的军政事务都由他总管。所以哪怕罗艺是王爵,是这边的军事首脑,麾下数万兵马,也要听从王言的号令,不听不行。
或者换个说法,罗艺也不敢不听。王言如今凶名极盛,在军中威望极高,便是罗艺麾下的军卒,都对王言崇敬非常。罗艺毫不怀疑,如果他不听话、找麻烦,王言会毫不犹豫的砍了他。
并且他死了也是白死,不会有人给他说话的。
眼下的局面是,大家都被王言给杀怕了,谁也不想招惹王言。他们共同的愿望,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