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太陌生了。我在想,后面再接着做海外版的时候,我想要邀请当地的作家,做一本主题书,请几个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来围绕这个主题写文章。”
陈思琦的提议让陆严河颇受启发。
“这个听上去似乎值得尝试一下。”
之前,他们都一直想着要让《跳起来》“走出去”,所以,他们都忘了,很多时候,“走出去”的前提,也需要他们更好的“走进去”。
这一套,其实在影视剧行业已经用了太多次了。看重哪个海外市场,就从哪个市场所在国家里,找一个他们国家的演员来参演。
所谓国际化阵容背后,其实都是这样最朴素的商业考量。
而他们之前做《跳起来》海外版的思路,却受制于他们已经有非常多已经发表的好作品的情况,先入为主地认为,《跳起来》海外版遇挫的问题是没有宣传到位,是实体出版行业不景气,是没有做好一本好书和一个市场之间的连接工作。
实际上,他们所自认为的好,对当地的读者来说,未必那么好。
就像很多备受赞誉的海外作品,到中国来,一样遇冷。
文化背景有差异,审美也有差异。
-
一说起工作来,陈思琦的眼睛都是亮的,在发光。
陆严河感觉她恨不得下一秒就想要飞回国,去跟她的团队讨论这件事了。
等陆严河去洗了个澡出来的时候,陈思琦抱着笔记本电脑,指尖正在键盘上狂敲,敲得极快。
陆严河过去一看,她正在写海外版下一步推广的思路。
页面上已经密密麻麻的文字,思路如泉水涌出。
除了刚才所说的,陈思琦还在上面写,可以参照国内《跳起来》一开始做的时候所发挥的“明星效应”,邀请在当地甚至是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写专栏。比起邀请明星来拍摄封面,去吸引一波粉丝买书,不如用这样的方式,去形成《跳起来》的文艺宝典的印象。
实体书,在这个时代,已经注定不可能大众,那就走好小众的赛道,在这条赛道上,把《跳起来》的属性发挥到极致。
人这么多,甭管多小众的赛道,只要走好了,一定能走出鲜花和掌声来。
陆严河在陈思琦身旁坐下来,搂住她的腰,看着她敲字,也没有开口说话打扰她。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思琦忽然感觉到自己肩膀上一沉。
她一转头,才发现陆严河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