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春节档电影放映拉开序幕之际,全国各地突然出现近百家文化传播公司,作为刷票房的‘白手套’,他们手中掌握着大笔资金,分散流向了各地的小型票务公司,并全部涌入了《捉妖记2》首日票房纪录之中。”
“某家三线城市的票务公司已被查出,涉嫌擅自修改票务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批量生成虚假的《捉妖记2》购票订单,这些订单显示的座位都是影院中较为热门的位置,让人看上去就像是电影备受欢迎。
同时,为了避免引起怀疑,他们还设置了退票规则,在电影开场前几分钟将部分虚假购买的电影票成功退掉,造成有人临时有事无法观影的假象。”
“在某二线城市的一家影院内,经理按照片方的要求,在特定场次预留了大量座位,当虚假购票订单生成后,这些座位便显示已售。
然而电影开场时,影厅内却空无一人,但监控画面却被人为处理,显示出影厅内有不少观众的画面,该影院经理实为通过修改影院的售票记录和监控数据,让这场空场观影变成了‘满座’的假象,以此来欺骗票房统计机构。”
“同时,线上购票平台也成为刷票房的重要环节,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app竟与刷票方达成协议,平台内部人员利用权限,在后台对《捉妖记2》的购票数据进行篡改。
他们将一些虚假的购票订单伪装成正常订单,混杂在真实的购票数据中,同时还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电影在平台上的推荐位和评分,吸引更多真实观众购票,进一步拉高票房数据……”
“……”
随着微博上那条长达上万字、标题名为【《捉妖记2》刷票房操作大合集】的文章浮出水面,一时间,影视圈、娱乐圈、乃至于全网都彻底轰动了!
许多网友万万没想到,这部在春节档看似票房“一骑绝尘”的电影,竟然搞出了这么多令人震惊的骚操作!
神秘资金流入、票务系统暗箱操作、空场观影假象、线上购票平台猫腻、虚假宣传与诱导购票……
看着文章中一一列举出来的“刷票房”手段,以及那一份份真实的证据,网上骂声陡然爆发了:
“电影行业本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艺术价值的领域,但《捉妖记2》片方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他们用虚假的票房数据欺骗观众,欺骗投资者,这是对电影艺术的亵渎!”
“卧槽,这也太过分了吧?所有我们这些消费者完全就是一直被蒙在鼓里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