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老太太吴秀林,因为她知道李石前面讲的就是书风演化,所以一下子明白了李石在做什么——他这是要循着师承,用每一位书家的风格来写“永和九年”这四个字啊!
这……
一时间,她有点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瞠目结舌地看着。
“接下来是钟繇,这位正书之祖,应该会这么写。”
“再接下来是卫夫人……然后王羲之了,这位的字大家都很熟悉。”
写到王羲之的风格,贺雅茹也反应过来了。
她虽然不太懂那些高深的书法理论,但看字还是会的,前面四位书家,四遍“永和九年”,虽然是不同的书体,不同的风格,但每一遍都写的那么好。
“王羲之书法,不管哪个字,不管是洒脱俊逸,还是委婉含蓄,总包含着一股中正平和的气质,简直就是我们古代文人最憧憬的隐士高人模样,所以他的‘永和九年’,是这样的。”
李石拿笔在砚台边匀了匀笔尖的墨汁,很随意继续写道。
他如今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看着好像是在给大家讲解,实则也是厘清自己刚刚拓展的思路。
所谓教学相长,便是如此。
这次的四个字写完,旁边的贺雅茹忍不住抬起玉手揉了揉眼睛。
天下间所有学书法的人,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临过《兰亭集序》,她自然也不例外,而且还临过很多遍,对于王羲之版本的《兰亭集序》开头四个字自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反复看了一会,连李石最后说什么,她都没顾着听了,甚至忍不住拿出手机,在网上搜了一张《兰亭集序》的高清图片进行对比。
“果然一模一样!”
而另一侧,她小姨吴秀林水平比她高多了,不用搜图片,便第一时间看出了这四个字与神龙本《兰亭集序》在“形”上高度相似,包括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之间的种种细节!
她惊叹亲眼见识到了李石临摹能力的同时,也越发着重听李石口中叙说的书论。
全神贯注,生怕错漏了半个字。
李石最后用自己的风格写了一遍“永和九年”,暂时放下笔,对着纸上的六行“永和九年”,总结性的分析道:“书法技法的演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不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遵循天理,是物理和数学、化学决定其发展方向,而书法是艺术,更多的取决于‘人心’变化,包括社会审美与个人审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