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这里,大家一定很感兴趣三层社会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同样的社会会形成天壤之别的不同阶层,这一节就是要阐述社会三阶层的形成。这要从人的一开始所受的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说起。所以研究社会三阶层的形成要从他们的求知习惯说起。
基层社会 苦读,为了生存去读书。
我们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其实却害人不浅。现在许多家长和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提倡这个观念。这句话首先就告诉大家,学习是苦的,但是不得不学,于是我们一开始就很厌恶学习,所以成绩就不好。书中的道理都是用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所以再好的道理我们也不去理解,说实在的,这样读书真是白读了,因为读书是让人明理的,而不是让人死记硬背的。用这种学习理念读书,不要说根据书中的思想分析总结,自成一家,就连基本的理解都做不到。长大后只能去打工,由于习惯了死记硬背的思维模式,我们只能去做一些机械性比较强的工作,也就是和物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于是我们就成了各行各业的体力劳动者。尽管这样,基层社会依然不上进,却以在一个好单位打工而引以为荣,他们一开始就没有点燃过梦想的种子,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思维。他们随遇而安,而不思改变;他们犯同样类型的错误而不总结经验;他们满腹牢骚而不图进取;他们到处抱怨各种不合理的现象,而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只能在基层,如果稍微提升一下他们的权力,那么他们只能是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只能一辈子在基层呆着。他们一生不得不卖力,但是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却很有限,更谈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中层社会 利读,为了功利去读书。
中层社会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观念:一定要读一门赚钱的学问。所以中层社会读书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不是为社会填补行业的短板,而是完全为自己的利益。但是那种唯利是图的父母也不可能有长远的眼光,当时看起来很有前途的学科许多人都会去读,结果等学业完成了,热门也许也变成了冷门。但是中层社会始终是为了利益读书,他们的优点是随时随地的学习,我们现在常常讲的“学习型组织”就是讲的中层社会,由于他们学习的功利性很强,所以他们一般会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而且可以上升为职业经理人。更有一些人自己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企业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