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多人排成的冲锋队形直接就淹没了日军的所有部队。
后勤兵种都能坚持40分钟的白刃战不退却,已经证明这个时期的日军的普遍素质,确实算得上足够顽强。
当也只是如此而已,战争胜负从来不是以时间来计算,也不是以伤亡交换比来计算,而是以谁是最后站着的人来计算。
而双方交战至今,不论是双方的指挥官还是依然在拼命搏杀的士兵心中都清楚了,今天,在这片已经完全被鲜血染红的太昆公路上,最后站着的人绝对不会是小鬼子。
你可以在心中抗议我们人数是你的好几倍,也可以在心中谩骂我们胜之不武,但请记住这是战争,不是公平的比武,自然是用尽自己手中所有的牌来达到杀死对方的目的。
后勤兵种的崩溃带来了瘟疫效应。
很快战斗兵种也出现了后退的迹象。
到了这时,战斗的胜负已经没有了悬念,日军104联队的联队长只能痛苦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只是,在双方已经混在一起拼杀的战场上,要想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鬼子只能壮士断腕,留下两个残缺的步兵大队负隅顽抗,拖住第七军的追击步伐,剩下的什么工兵大队、辎重大队、炮兵大队、骑兵大队就都撒开脚丫子跑路,就连回头再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当然,这些所谓的大队几乎都是残缺不全,最后能够有几人逃回太仓,就只有他们天照大神知道了。
11月3日的中午时分,随着最后一个鬼子同时被几把刺刀捅翻在地,发生在太仓公路上的这场惨烈的白刃战落下了帷幕。
经战后统计,此战共歼灭日军104联队三千余人,而且基本都是白刃战用刺刀捅死的,最后只俘虏了三十几个鬼子伤兵。
这倒也不是说鬼子当场就死了那么多人,其实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受伤未死的。
但第七军将士们已经杀红了眼,谁特么管你是站着的还是躺下的,只要看见能动的都是一刺刀或几刺刀就捅下去,最后是军长下令留下部分活口,这才有几十个鬼子能够幸存下来。
但第七军的伤亡也不小,当场牺牲的就有一千六百多人,还有几乎是同等人数的伤员。以第七军的医疗条件,最后能活下多少人就难说了。
由此看来,在第七军占据地利和人数优势的情况下,双方的战场交换比也只能做到1:1,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从数据上看,第七军看似并没有占得多大便宜,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