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早就有了大患。”
朱允熥也是在点头,有些时候严刑峻法不代表一切,不意味着贪赃枉法就彻底的消失了。
所以说该警惕的时候还是需要警惕,有些事情就是一旦松了口,就很有可能导致后患无穷。
朱允熥认可的说道,“其他不说,祖父任上尚且有空印案、郭桓案,我这才刚当皇帝,红仓那边出了事,太仓港那边也出了事。我有些时候就在想,这些人是真的不怕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真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风险,挺而走险在这些人看来才正常。
赌赢了就是富家翁了,至于输了的事情他们不会过多考虑,这一个个的都是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认为自己的那些小手段万无一失。
徐妙锦对此更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评价了,因为有些事情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看起来也不见得就是绝对的,因为很多人就是不吸取教训。
朱允熥随即再次问道,“那你觉得若是宽松一些,这是好还是坏?”
眼看无法避免,徐妙锦谨慎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这个回答让朱允熥非常满意,因为有些时候一些大道理都是写在书上,只是有些人就是不听。
徐妙锦提起的故事就是在《左传》记载,郑国子产临终前,把国事交给子太叔,还嘱托太叔治理国家的时候不要过于宽厚仁慈,该严厉的时候就要严厉。
结果是子太叔执政后,不忍心对老百姓施行严厉的政策,以宽厚治国,结果反而弄得郑国盗贼四起。他这才想起子产的遗嘱,也意识到了平时对刑法不严的后果。
结果就是郑、宋一带流民结集,他派兵去剿杀殆尽。随后想要开始对刑法严一点,结果酿成了更大的流血事件。
而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发表了一番议论,他说治理国家应该宽厚和严厉并举,只有宽猛并济,国家才能安定。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现在的情形是大家都觉得刑罚太严,只是我也不能一下放松。太严的后果你也看到了,可是一旦放松到底会成什么样,这就是难说了。“
这和老朱所谓的‘元失之以宽’是两码事,元朝那不是‘宽’,而是很多元朝的官员根本就不管事,将朝廷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推到了地主豪强身上。
朝廷的地位被民间的地主豪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