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好!”
王青松保证道。
听到这话,赵大田琢磨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决定信一下。
反正大不了白跑一趟呗。
这村里的情况让他太闹心了。
随后在那里嘀咕着:“早知道当年定公粮的时候就不报“死包干”了,弄个“活包干”也不至于这样。”
王青松听到这话,轻轻点头:当年提出的两种交公粮办法,一种是死包干,那就是定量交公粮,按照往年的产量来定一个数,多的老百姓自己留着,少的补上。实行三年一定。
另外一种是活包干,就是和以前一样,按照实际收成的产量比例来定。
这两种都要村民自己一起同意的。
当年……意气风发……信心满满……
都选择了死包干。
结果……
好在今年夏收以后就结束了,恢复以前的法子。
因为今年的夏收是去年种的,算在去年里。
收回思绪,对着赵大田说道:“队长,您去弄钱吧!明天早上你自己去城里,别去太早了,我起不来。在白塔寺医院门口等我。记得带上证明啊!反正伱干什么别提我就行了。”
听到这话,赵大田点了点头,准备弄钱去了。
随后他张大了嘴巴回来了:“不是……那我不得写将近三百份证明?”
“昂……是啊!”
王青松点了点头。
“你小子给我写!你这个文化人。”
听到这话,王青松无奈道:“队长,这字迹不一样啊!到时候露馅了怎么办?”
这话让赵大田一阵的纠结。
“娘的,你出的什么馊主意啊?”
随后气呼呼的离开了。
他知道王青松是不想牵扯进去。
看着对方离开,王青松笑了笑,不是他不帮,而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收回目光,拿出了一点面条开始煮了起来。
……
赵大田打着手电筒回到了家里。
“爹,你干嘛去了?这一下午跑出去不知道多少趟了。”
赵大田的儿子赵启光对着他询问了一下。
听到这话,赵大田进了屋里,拿出来厚厚一沓信纸说道:“我写一个样子,你自己照着抄。给我抄六十份。”
随后在那里写了起来。
没有一个人一张证明,五个人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