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其中的难度该怎么评估?
宁卫民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把这些电影拷贝变废为宝,他是否真的能用买来的这些电影拷贝迅速实现正收益?
其实只要对比一下法国电影在日本公映的情况就知道了。
如果根据松本庆子这个日本电影市场的半个专家所透露的情况来看,情况相当乐观。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只要有知名明星参演的法国电影,哪怕在日本表现再不佳,也会有超过两亿五千万日元的票房收入。
想想看吧,两亿五千万円对比四百五十万円啊,这都五十五比一的赔率了。
也就是说,差不多相当于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功率!
所以说,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宁卫民看似愚蠢的收购之举,实际上却是个相当合适的好买卖!
只是过去,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罢了,甚至都没有人敢这么去想。
为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倒不是日本人和欧洲人都真的那么的蠢,而是信息隔阂导致的。
要知道,欧洲电影公司对日本电影市场极其的不了解。
欧洲人一向轻视亚洲市场,既不了解日本电影发行制度,也不了日本电影的审批制度。
更不懂得日本人源于骨子里的奴性和自卑,不知道这帮小鬼子举国都崇洋***,做梦都想脱亚入欧,所以对欧洲电影和明星也特别的偏爱。
其次,日本的电影公司本身也和欧洲电影制片厂的处境一样,在走下坡路。
同样由于大片厂制度的衰弱,在日本大容量的电影院纷纷关门,电视机迅速普及下的新娱乐形式开始兴起并占据主流地位,而导致电影公司难以为继,一步步陷入经济困境。
如今日本的五大电影公司和日本的经济形势背道而驰,几乎都自身难保,财务上相当紧张,每年可以用于影片制作拍摄成本越来越低,不得不想尽办法才能维持各自的正常运转。
要不是日本正在经历经济泡沫,日本的娱乐业也进入红利期,电影多少还沾点光,恐怕就是这五大电影制片厂,也早就出现倒闭的了。
所以虽然明明缺少片源,但日本的电影公司却没有什么余力来海外花钱采购进口电影。
有谁能像宁卫民玩儿的这么另类,拿着投机市场上捞到的钱去欧洲毫不心疼的撒钱呢?
又有谁能拥有宁卫民这样的魄力,以超越时代的眼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