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便于在之后的修行过程中兼容别的所有道路。
可能有人天生身体瘦弱,不适合练体的道路,但是只要猛烈的呼吸几次之后,猛然屏气,发狠出拳,也能够体会到比平时更大的力气。
可能有人不那么聪明,思维灵魂没有那么冷静,但是只要故意放缓呼吸,控制节奏,也能够平复一些情绪。
吞吐气息,积蓄成海,控制吐纳,消化营养,这才是最初,最适合所有人的道路。
气海这条路,是有可能一以贯之,从一阶一直走到九阶,甚至走到十阶的。
唯一的问题,是在上古时代终结之后,没有了那么多种多样的资源,可以供人们在寿命终结之前,从这条路上取得足够的成就。
可是对于某些从小就出生在圣地,背靠宏道者的人物来说,这个唯一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因此,每一个圣地之中,都还会有那么一些人,走着上古炼气士的路子,专修气海。
不需要他们复刻单凭气海走到九阶十阶那样的奇迹,只需要他们在气海之道走不下去的时候,吸收试练异世界的资料。
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研究,从气海这个最初的根基上,揉和宏道者从其余世界带回来的体系,会长出什么样的新分支。
同根而生、养分不同的新枝,更有利于给渊界人间的主流武道做对比,不断修补优化。
对于这类强者来说,他们享受了那么多的培养,又是在先前的道路走到了瓶颈,不得不转修的时候,接触异世界的体系。
没有什么强制逼迫,好像算是很幸运了。
但是所有这类强者,心中都难免有一份不甘。
佛门有句话叫“浮屠不三宿于桑下”,意思是说,真正有德行的人,如果连着三夜,宿在同一棵桑树底下,就可能对这个桑树产生一点眷恋,不利于继续苦行。
所以,浮屠不可三宿于桑下。
而那些修炼上古气海之道的强者,修炼了那么久的上古之道,对于原本的道路,又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呢?
从现实中说,他们都接受了变化,但是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的不甘于接受这样的变化,愤愤于为什么自己不能在原先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气海之道在整个渊界人间的文明史上,地位都极为特殊,这些最后的奉行者,牵连到的因果也是无可计量。
他们的不甘汇聚起来,为了最初的引子,最后诞生出了奇特的生灵。
灵洲圣帝感应到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