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次改元。
最后,在刘协又失踪,皇帝之位空缺,诸大臣便商议便把之前那些光熹、昭宁和永汉的年号统统废除,改回中平。
而最关键的就是今岁公主登基,要起个响亮的年号,以博个好彩头。
为此,诸位名儒学究可谓是吵破了脑袋。
有的人不知是否是想要巴结新帝,建议以女帝即位前的万年名号为新的纪元。
也有的人则主张以吉祥之语来命名,如太平、太康等等。
还有的人,则提议不要上来就这么高调,国家社稷经历了大的动荡,还需要面对很多困难,当以初平为年号。
“年号初平,寓意着国家初定,百废待兴,也寄托了我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说话的人乃是名儒蔡邕。
此人虽是董卓提拔的亲信,但在董卓覆灭时,苏曜等人不但并未在朝廷之中大搞株连,反而还对那些确有真才实学之人多有提拔。
蔡邕便是其中翘楚。
此人精通音律,博通经史,擅写辞赋,书法精妙,在很早之前就于南宫东观的藏经阁中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被当时人誉为旷世逸才。
甚至,连这天下第一部官定教材也是由其首倡修订。
那时,都要追溯到熹平四年(175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订正“六经”的文字,在灵帝予以批准后,蔡邕于是用朱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往后来的儒者学生们,都以此为标准经文,那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而堵塞。
同时,也正是多亏了蔡邕等人的努力,苏曜下来首开科举才不至于连个统一的教材都没有。
因此,对于此等名士大儒,即便不考虑未来攻略蔡琰的需要以及卢植的力保,苏曜也不会怠慢了他。
于是乎,蔡邕便被苏曜请到了府上,任大将军祭酒,专司文事,教育与礼仪等等。
老实说,这个官对于蔡邕来说实际上是小了。
因为董卓给的更多。
蔡邕当时被董卓强征入府,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竟然是三天之内,遍历了三台,升迁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