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人带着希望而来,高兴而归。他就知道,德瑞夫人在农事上的本事,无人能敌,令人敬佩。
刘大人让人在马车上还放着两个完整的曲辕犁,连同图纸,一起送往京城。
王木匠和周铁匠回到县城,每天带人制作更多的新式铁犁。尽快发放出去,让崔阳县的老百姓用到这么好的铁犁。
另外,他们还根据柳盼儿的提醒,在原来铁犁的基础上改进,这样老百姓就可以少花点钱,得到一个曲辕犁。
一开始老百姓,还觉得官府故意的,想多收加工费,不愿意更换。知道老百姓看到有人买到新式的曲辕犁,耕地省力快速,一个个地急吼吼地过来更换。
吉祥村的李木匠最近带着两个儿子也忙了起来,用的也是保留犁头,更换上面的木头的零部件。
周翠花手里拿着大饼,来柳盼儿家聊天,一边吃一边说:“元青家的,你这脑子怎么就这么好使呢?不仅擅长种地,你居然还能改良农具。以前一天只能耕种几亩地,现在一天能耕种十几亩,还没有以前耗费力气。可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救星啊,我都想在家里给你供个长生牌位了。”
听到周翠花这一番真情意切的恭维话语,柳盼儿哭笑不得,干笑两声,谦虚回答:“这个嘛,其实也很简单。遇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想得多了,再加上我手里有银子,还能得到官府的支持,试验也比别人容易,所以能成功,也显而易见。”
李小宝站在娘亲身边,听到娘亲的话之后,若有所思。
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得多了,就找到解决办法了。
娘亲说的都是对的,李小宝谨记在心。
周翠花眼露羡慕,“我也遇到问题了,我也想办法,但我就想不出来怎么解决。这人,还得看脑子。那些笨的,脑子里装的是石头;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脑子里装的是面粉;像你脑子里,估计都是金银珠宝做的。”
“好了,婶子别夸奖我了。”柳盼儿轻笑,“攒了一个冬天的肥料,也该给地里上肥料了,地里的油菜才能长得好。还有今年,我家要尝试种植双季稻。天气暖和了,我准备育苗了。”
周翠花一愣,“当地种植水稻,也要三月。咱们现在育苗,太早了,会冻死的。”
柳盼儿轻笑,“其实白天的温度挺高,就是到了晚上温度低。所以我准备在育苗田里,用竹子支起来小棚子,太阳一落山,我就在小棚子上盖上稻草垫子,这样就不能冻死了。总之,我现在是尝试。你家不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