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什么想,有什么好想的,一把莽上去,不是对手死了,就是我赢了,想那么多干什么?我项羽的核心就是莽,不莽一把你怎么知道输赢,靠谋划?谋划要是有用,宋义四十多天窝都不敢挪?
听我的,没错,跟我冲,对方死了!
还有“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贵多”,前者怕是没被兵形势抽到自爆,后者怕是没被韩信抽到自杀。
所以兵法自相矛盾什么的,要体谅啊。
兵法嘛,不自相矛盾就不是什么好兵法,自相矛盾了说明写兵法的那个人遭遇过这种情况,而没有自相矛盾的话,只能说写兵法的人根本没有见识过那些bug人物。
因而曹操在听刘桐说是自己抄的兵法多有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曹操就觉得这个兵法是靠谱的,这说明写这个兵法的人肯定是见过常理说不通的地方。
而见过常理说不通的地方,还能活到自己写兵法的时候,那不用说了,肯定是大佬,因为普通人在遇到第一个不合理的时候,应该就会被锤死,根本活不到后面再次出现不合理的时候,跟何况写兵法。
抱着这样的想法曹操开始翻看这本刘桐手抄的兵法,结合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认知进行分析,越看越觉得这本兵法深奥至极,期间多有奇思妙想,以至于曹操连连点头。
“司空,这册兵法如何?”刘桐眼见曹操看完,闭目养神睁眼之后,赶紧开口询问道。
“不下于淮阴三册。”曹操感慨至极的说道,“近乎兵法之巅峰,虽有前言不搭后语之处,但更多是编写之人,故意为之,将其军略隐藏于文字之后,这种兵法对于普通将军非常不友好。”
不过曹操也没在意这一点,这世上就没几本对于普通将军非常友好的兵法,包括孙子兵法在内,几乎所有的高端兵法对于普通将校都不是很友好,而对于普通将军友好的兵法,上限就有些偏低了。
比方说三十六计,读熟了基本就能防范很多的计策,但人心不止那么一点啊,这终究属于易学难精,对于普通将校相当友好的典籍了,至于孙子兵法那种,难学难精,很有可能学了一辈子,直接没入门。
属于对将校极为不友好的那种,而曹操觉得自己手上这本也属于那种对于正常人极为不友好的那种,普通人拿到手,大概就一个感觉,那就是全篇自相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这样也才正常,如果一个普通人拿了一个孙子兵法就能将之彻底吃透,那么世间不乱了才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