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了更多的学者和工匠等,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所以明朝历史上的北方左右翼鞑靼,因为明朝长期的封锁,陷入了极度的物资贫乏,穷困到连老奴都感慨的鄙视,鞑靼人的马太瘦弱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左右翼鞑靼无论是谁崛起,他们的欲望越来越低,乃至兴盛起来的俺达汗,追求的也无非是与大明的贸易。
换句话说,中华文明的长久兴盛,并不是这片土地本身就肥沃。
这样的土地,世界上有很多。
而是中华的先民们,靠着代代的传承和奋斗,聪明的智慧,才把洼地、沼泽、丛林、烟瘴之地.变成了富庶的田亩。
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治水是核心。
夏原吉很恭敬。
没有人可以在这位太子面前保持傲慢,太子引导的大明,提出的工业化社会,让中华文明发生了质的改变。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
动力从机器代替其余力。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在这个变化上,大明的生产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人都看见了,所有人也知道了太子殿下的正确。
“一个文明的发展,必然是方方面面的变化,大宋的高度科技水平,也是因为占城稻被宋人改进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光为大宋提供更多的非农人口打下了基础,也奠定了我大明的农业面貌。”
“基于此,保障农业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脱离土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富裕,生产力的增加,还能诞生更多的学者,继而又发明更多的技术。”
“可是呢。”
“农业是根基啊,农业离不开水。”
朱高炽笑道。
“太子殿下说的是。”
夏原吉老老实实的说道,犹如一名晚辈。
三十六岁的太子殿下,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四十九岁的夏原吉,反而以晚辈自居,仿佛拍马屁的人。
文人有傲骨。
因为文人的社会地位。
可是拍太子殿下的马屁,没有人觉得是小人行径,因为太子殿下实在是非常人也。
房间很大。
大厅里的文书们,其中姜宾知呆在角落的书桌后,记录着太子殿下与官员们的对话,不光会留给后世,也是文书房的工作。
太子殿下日理万机,每年接见很多人,事情多了,需要文书房提醒。
姜宾知下笔如飞。
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