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也许说话就不那么硬气。
“奥维茨先生可能想离开创意艺术公司的原因有几个。他感到不安,而照顾和培养电影明星,无论多么有利可图,对于人到中年的奥维茨来说并不是特别吸引人。与像达斯汀·霍夫曼这样的情绪化演员,或像沃伦·比蒂这样的优柔寡断者,或像巴巴拉·史翠珊这样的难以相处者打交道,可能会让人感到烦躁。”
在整篇文章里面,记者伯纳德最感到自得的还是这一段。他用了可能,想,也许……就能完美的规避造谣的责任。然后又举出了几位好莱坞非常著名的明星为例子,他们的性格弱点也为大。众所周知,而他们又恰好是奥维茨自己兼任经纪人的几位 CAA的客户。
至于读者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比如说这几位明星,他们怪异的脾气让奥维茨不能忍受,以至于要出售公司去环球 MCA认知,那都是读者自己的联想,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当然,这篇文新闻的标题是他花了最多的时间的:
“新惊悚片:奥维茨会去环球MCA吗?”
把奥维茨有可能去环球 MCA出任 CEO的事情,比喻成一部好莱坞拍摄的惊悚片。这既切合了行业的本质,也用一种纯粹的比喻道出了奥维茨接受新职位的这种冒险性。而且还很抓人的眼球。
众所周知,记者在编写新闻报道的时候,用一些比喻是完全合法的。就算观众看到了以后,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在法律上也没有办法追究他们的责任。毕竟法律是完全不能剥夺一个自由的阿美利加人使用比喻这种修辞的。
果然,版面的主编非常喜欢这篇报道,把它放在了娱乐版的头版。到了晚上,最后的校订工作结束,这篇报道就被送去了印刷工厂。凌晨三时,带着清新油墨香气的纽约时报,就被从印刷厂送到了各地的订户分发点和书报亭的批发站。
第二天早上,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那些勤劳的报童就骑着自行车把报纸,一个接一个的扔到他所在的社区里面。邻居家的门口。
“哈哈哈,这篇报道写的真是非常的出色……”
稍晚几个小时,就连在西海岸的罗纳德,也在自己的起居室里面读到了这份报道。
他想了想,还要给奥维茨的去向加一把火,拿起来电话打给了理查德,“喂,理查德,你想办法帮我接通环球MCA的西德尼·辛伯格先生的电话,我想邀请他参与我的大学生新导演助力计划,为那些下一代的天才们,讲讲他当时是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