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众跑回了积县老家,投奔普益州刺史罗尚(罗宪之侄)。
成军奔巴郡而来,眼见不能敌,于是又去巴东投奔亲族,及至今日。
徐耀祖的整个青少年就是在蜀中度过的,而今已年近五旬的他愈发怀念那散发着意气的青年岁月了。
「嘣!」前方响起一声脆响,打断了他的回忆。
徐耀祖抬头望去,却见一名刀牌手在砍荆棘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石头,将环首刀崩裂了一个口子,顿时大为心疼。
他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寶民队伍穷啊!
大部分人穿着草鞋或麻履,有的鞋底都快磨穿了,只用东西裹住。
一把制作精良的环首刀,在部落里真的很值钱,想必那斯也心疼得无以复加吧。
身后响起了一阵喧哗声。
片刻之后,数十人簇拥着一青年军将赶了过来。
「桓校尉。」徐耀祖立刻行礼。
桓温很客气,回了一礼,道:「徐公。」
寒暄间,他看了下徐耀祖的部队。
最显眼的便是一支支矮马组成的驮队了,除粮食外,它们驮载最多的便是箭匣。
寶人善弩射。
汉时赤甲军就以寶人为兵,蜀汉时诸葛亮发涪陵寶人三千家至汉中,以为连弩士。
普初又发巴郡弩士至冯翊郡莲勺镇守。
关中的巴人,就是自汉以来一代代征兵迁徙而形成的。
河东巴人统帅董武就是其一,曾被刘汉镇压的关中巴酋徐库彭亦是此类。
他们使用的弩种类众多。
秦时还在用竹弩,随着一代代给中原王朝当雇佣军,弩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良,甚至连庞大的元戎弩都有,只不过此番出征没带罢了。
唯一还保留着巴传统的大概就是药弩了,这也是他们的制式武器。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支以刀牌手、长戟士和连弩士为主要兵力构成的民兵部队,就是不知道其真实战斗力如何了。
若还可以,桓温建议天子招募一部分人远成凉州、沙州、河州、代国乃至辽西,至少他们守城时劲弩连发,效果不错。
「此地离汉丰还有多久?」桓温问道。
「七十多里吧。」徐耀祖说道。
「全军只有二旬之粮,汉丰存粮亦不多,去了彼处后,可能就地筹措?」桓温又问道。
徐耀祖闻言,暗道此人也太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