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邵谦虚道:「襄阳坊市不过开了两月,便已得利三十万钱。此间大利,朝廷所重,不得不慎之耳。」
在他的目光下,那些商徒们抵达各自商铺后,便悬挂上了自家的商旗。
商旗由襄阳坊市制作,登记市籍后发放,悬于铺前。
铺子是租的,月三百钱。
有了铺子和商旗后,才能正式展开交易,否则不行。
市租其他坊市也有,但商旗制度是邵筹建襄阳坊市后引入的,敢卖假货就没收商旗,追偿损失。
卖的货品有瑕疵就在市门外曝光,让众人分辨,这项制度普时就有,但不普及,邵研判之后,决定在他管辖范围内普及这项曝光制度。
另外,邵还引入了他在邺城时集采众家之所长,琢磨出来的一项制度:估准(官方指导价)。
这是为了防止乱喊价,坑不明就里的外地商人,维护商业环境,但充许买卖双方不以估准价成交,反正就是给个参考价格,让你心里有数,知道自已要买的东西大概值多少钱。
商户名录、物价管控、质量监督等手段都上了,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良好的商业秩序,这便是邵的目的。
朝廷是以收市租和商税为目的,商人愿意来、愿意大笔成交,朝廷才能收到更多的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邵已经不厌其烦地讲过很多遍了,并着人编纂成册,写一本《市律》,作为今后坊市交易制度的基准一一身为少府市监,邵觉得这是他最容易出彩、出成绩的地方,王府属吏们亦深以为然。
「商徒们都饮茶了,我等也不能干坐着,殿下————」裴湛看了会,便拿丝巾擦了擦汗,建议道。
「也好。」邵又看了眼坊市,起身离开了。
方才开市鼓响起的那一刻,坊市内便有人支起风炉,将研碎的茶饼投入沸水之中,开始烹煮茶水。
大梁朝开国数年,饮茶之风在天子的强力推动之下,算是愈演愈烈了。相对应的,茶叶种植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如此下去,原本高高在上的价格开始慢慢下跌,因为产量增长始终大于需求的增长。
假以时日,这必然也是一桩好买卖,朝廷收税收到手软。
一行人下了高台,找了个凉亭坐下,开始煮茶清谈。期间不断有人把最新成交的商品数量及价格送过来,报予市监知晓。
邵听了,顿时笑道:「今日交割第一笔,有人用二十斛粳米买了十匹葛布。买家乃襄阳商徒,售者自华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