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一听,“喝”了一声问:“那周大人的官和刺史的一样大?”
县学的学生知道的多一些,他们低声的解释道:“若只是医署属官,应该是绿色的官服,和白县令一样的,但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那是四品官,所以也可着深绯色。”
“周大人的官比白县令的大呀!”
“那不是吃软饭?”
“小声些……”
县学学生:……这话可不是他们说的,白善能力也不弱,他只是出仕晚几年而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的,比周满还要有前途呢。
不过这个解释起来就太麻烦了,他们觉得当下的情景不容他们说那么多话,于是沉默的看向不断从街中心走过的人,并不理会发出疑问的普通百姓。
边上的百姓便以为这些郎君是默认了这句话,一时眼珠子乱转,什么想法猜测的都有。
学生们则是悄悄的自己说起话来,“刚才打马走过的那位着紫袍的男子是谁?”
“不知道啊,看着甚是年轻,竟然已经是大员了吗?”
“没听说过朝中哪位大臣这么年轻的呀。”
方县丞是快马加鞭,就比他们提早了半个时辰回到县城。
他一进城便直奔赵记,包下整个赵记后还将附近两家饭馆的厨子帮工都给叫了来一起动作,“京城里来的贵人,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半个时辰内做出十桌饭菜来,不需要多贵重,但必须有荤有素有汤,得美味,更得安全。”
他道:“做好,回头县令有赏,做不好,最好现在就说出来,不然你们接了县衙的活儿,转过头又撂挑子,不说县令,我也饶不了你们。”
因为有这番话在,三家的掌柜和厨子不敢怠慢,一起合作细细地做出了十桌饭菜来。
此时白善他们进来,每桌就还有两道大菜没上,其他的都做好了放在桌子上,打开盘子就能用。
出门在外,太子本来就不讲究,只求速度快,味道不差就行,但见白善准备得这么好,他还是忍不住微微点头,然后在主桌上坐下。
这一次郭刺史有幸坐在了太子身边,白善和周满也陪坐在旁。
唐鹤他们就另外坐了一桌,上下打量了一下赵记后笑道:“倒还不错,看着也不是很穷嘛。”
路县令则是意外的看了方县丞一眼,他是知道方县丞能干的。
他当初将他从主簿的位置上提起来,就是想用他和宋家对抗,却没想到他可以这么能干,这是在白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