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能量波的传导途径和方式,也是依照波束的特性实现的。
针对这一点,依据脉冲波的波长,以及产生散射所需的孔径,对以往的空空导弹,做了细微的局部调整,即在导弹导引头,加装了一层经过激光技术处理的防护罩,这层防护罩上,密布着无数个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纳米级的细小小孔,在这些细小的小孔尾端,连接着十几个导流槽,所有的脉冲波,经过纳米级细小的微孔散射并相互抵消着耗掉大部分能量之后,在导流槽集中后,发散到导弹的尾部。
这种设计和处理方式,保护了导弹导引头的同时,对导弹的飞行特性,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无形中使得以往的那批基本上被宣判报废了的空空导弹,重新焕发了活力!从而避免了换装和更新新型导弹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也避免了中国战机没有空射导弹可用,只能凭借战机的优异机动性能,和日本人进行贴身肉搏的尴尬。
正是依靠这些重新恢复战斗力的空空导弹和J—14C型战机优异的空战性能,在战机数量明显不占优优势的情况下,张天鹰和他的战友,堪堪地和日本人的空军部队,维持着平局的局面。
丧失了空中优势的日本部队,只能依靠地面部队,对朝鲜人民军实施疯狂的进攻。从韩国战场上彻底腾出手的日本地面部队,虽说付出了一定数量的损失,但是,依然依靠着强大的实力,以每天数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现在,日本军队已经扫清了平壤市外围的阵地,正在向平壤市区突进,平壤市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也许三天,也许一个小时,谁都知道,如果没有中国部队的帮助,朝鲜人的战败,只是短时间的问题。
考虑再三,终于,在日本人即将攻占平壤市火车站,对于平壤市中心的议事堂的进攻,也即将展开。
由于在先期的战斗中,日本空军已经将大同江上的大同桥、玉流桥和绫罗桥等三座大桥,全部炸毁,朝鲜舟桥部队搭建的临时性浮桥,也被连续多次炸断和毁坏。平壤市的朝鲜部队,被一条大同江阻隔着成了首尾不能兼顾的两部分。分散了兵力的朝鲜守城部队,很难阻击日本军队的进攻。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的增援,也只是多付出无数条生命而已。针对日本军队的强大的进攻火力,朝鲜人民军所能采取的做有效的防御手段就是用士兵的血肉之躯,扑灭日军枪口炮口喷射的火焰。
平壤保卫战,成了一场彻彻底底的生命绞杀战。
每天,朝鲜人民军伤亡士兵的数量,都是以千位数计算。在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