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本身,而是火箭助推器与乘波体吻切锥前体、以及二元进气道形成的组合到底能提供多少来流压缩潜力——
由于中途临时更改设计方案,导致目前的x51a的体积和重量相比原方案都有所增加,尽管通过使用新的固体推进剂,理论上可以满让增重之后的飞行体满足sjx61-1预期的启动条件,但作为项目负责人,柯林杰还是希望能更加清晰地摸到整个系统的性能边界,做到心里有数。
但整件事情中涉及到一些临时更换乙方等不太合规的操作,所以柯林杰没办法说的特别明白。
结果反倒触发了“官方否认的才可信”的原则,反而导致戴蒙德更加坚信自己刚才的判断……
他露出一副“你不用说了我都懂”的表情,拍了拍柯林杰的肩膀:
“这次测试之前,我看过你们的设计文件,不是都已经留出13.5%的余量了么……难道还能出问题?”
以波音的习惯而言,13.5%已经算是相当多的设计余量。
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他们在理论层面上缺乏足够的信心。
“希望如此吧……”
柯林杰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微微叹了口气。
其实他存在这样担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跟平时相比过于宽裕的余量。
x51a项目中间的变数已经太多了,尽管充分的设计余量本身可以降低风险,但如果同时考虑到人的因素,那么在对性能边界缺乏清晰认识的情况下,难免会在某个环节产生懈怠之心。
如果只是小来小去,那13.5%的余量或许还能应付。
但时间一长,情况可就难说了……
……
二人最终还是结束了这个很难聊开的话题,很快来到位于楼上的风洞控制室。
lens是以加热轻气体作为动力,反射运行的激波风洞,安全风险远逊于需要将氢气氧气混合之后再点火的爆轰动力风洞,所以也无需用高墙甚至装甲板将人员单独隔开。
工作人员早已经把测试结果导出为pdf文件,并呈现在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上。
“不得不说,你的两级串联乘波构型适应性相当不错,在攻角0-3°、马赫数6-8范围内,都能保持至少2.93的升阻比,最佳设计点更是能达到3.47,气动性能比之前的x43a强了一个档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