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红星厂送去的那台鸿运一号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或者说根本上的改变。
送的那台车要求尽善尽美,红星厂把能装上的电器都装了上去,是有一些影响的。
这次下的七台车订单,基本上一致,可能跟对应服务的领导个人喜好不同有所调整。
李怀德将手里的文件交给了夏中全,长出了一口气,强调道:“不要搞特殊项目,不要大张旗鼓,更不要标新立异。”
“就按照正常的生产程序走,一切要求和指标都在这份文件上了。”
“明白您的意思了。”
夏中全很是郑重地接过了文件,表态道:“下来我监督客车厂那边实施这一次的生产任务。”
“保卫组这边安排一个监督小组吧。”
李学武想了想,看向李怀德解释道:“就算这台车交上去,管理处也一定会仔细拆开检查的,但咱们要做到保险。”
“尽量不要张扬,”李怀德对两人说道:“不要把这件事搞的太复杂。”
“我理解您的意思,这不是某种任务。”
李学武看向夏中全等人解释并强调道:“越是紧张,越是会出问题。”
“那……”夏中全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就不往下说了,按普通生产任务流程走吧?”
“就这样,内部也不要说。”
李怀德看向在场的几位班子成员,只这么强调了一句,便没再说什么。
机关就是这样,只要态度上明确要求保密的,你绝对问不出来,也不会有小道消息传出去。
因为出了事,要连累一大串的人。
当然,没有态度上的要求,谁说什么,这种事也没有办法追究。
李怀德叫了几位班子成员,又点了李学武的名字,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
主要还是刚刚谈到的价格,是不是要多了。
当时面对考察组,在介绍生产环境和材料质量,以及电器等等全部实现国产化,老李还是挺自豪的,所以讲出了标准价。
多少?六万八,属实不算便宜了。
但是,据李学武观察,当时几位负责人应该是被触碰到了心理预期和底线。
李学武自己想的,六万八这个价格相当于同级别进口汽车的三分之一。
可能打动对方的不仅仅是扎实的汽车用料和先进的动力技术,还有实惠的价格。
没错,老李觉得要多了,人家还觉得很便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